先泼盆冷水:音阶琶音占30分,很多人死磕肖邦却在这栽跟头。考试通常分三大块:
有个真实案例:去年杭州考生小李,暑假前连《车尔尼599》都弹不利索,后来专攻巴赫二部创意曲+莫扎特K545这种考官最爱的"安全牌"拿了82分。
黄金配比记住咯:
1.前30分钟:哈农练指法(别偷懒!这跟运动员热身一个道理)
2.90分钟:主攻考试曲目(重点练容易卡壳的16小节)
3.60分钟:魔鬼音阶训练(用节拍器!速度提到120才算达标)
4.剩下1小时:干点轻松的,比如听听不同演奏家的版本
见过太多人踩坑了——非要选《钟》这种炫技曲,结果弹得像车祸现场。说实在的,考官更看重:
推荐几个稳妥组合:
1.考级和高考是两码事,十级证书在考官眼里就是张纸
2.别死磕原速,能把80%速度弹流畅比磕磕巴巴的原速强十倍
3.7月必须定下曲目,8月再换等于白练
有个冷知识:考场用的钢琴大概率是没调准的,平时要有意识练练走音的琴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见过太多人把暑期集训当成"弹满8小时"苦修,其实科学的4小时+针对性突破比蛮干强十倍。去年有个学生,专门花两周攻克《平均律》里那段三对二节奏,最后这曲子反倒成了加分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