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上来就埋头猛练《车尔尼740》,结果发现考试根本不考这个...(挠头)其实各省统考内容大同小异,主要就三个板块:
有个真实案例:去年浙江考生小林,自选曲挑了《黄河》第四乐章,结果紧张漏了整整两页,就是因为没吃透"选曲要量力而行"这个理儿。
现在开始准备明年统考还来得及吗?(托腮思考)这么说吧,见过高三开学才转钢琴的考生最后拿了85分,也见过从小练琴的栽在视奏上。关键在于:
1.前三个月:夯实地基,哈农+音阶每天雷打不动1小时
2.中间五个月:曲目攻坚,建议上午练技术下午磨曲子
3.最后冲刺:全真模拟,找个教室按考试流程走
有个特别实用的方法叫"三遍法则"——新曲子第一天弹三遍就停,第二天发现问题再改,亲测有效!
说个行业内幕...有些老师让学生狂练高难度曲目,其实是为了显得自己教学水平高。但统考考官更看重:
记得去年有个考生,弹肖邦时身体跟着旋律自然摆动,考官当场多给了2分表现分。这告诉我们演奏状态也是技术的一部分啊!
根据考场记录统计,最常见的失误居然是...忘带准考证!(扶额)其他高频雷区包括:
特别提醒:现在越来越多的考场改用三角钢琴,平时立式琴练惯的同学,建议提前适应键盘力度。
见过太多十级考生统考翻车了...(摇头)考级就像打游戏通关,而高考更像是体育竞赛。我的建议是:
有位评委老师说过特别实在的话:"不是在找下一个郎朗,而是要选拔有培养潜力的好苗子。"所以啊,展现你的可塑性比炫技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