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我报名前以为钢琴课就是老师弹一段、我模仿一段。结果第一节课就被颠覆认知了:
老师总说"放松"我一紧张就变成鸡爪状。后来发现个诀窍:想象手里握着鸡蛋的力度刚好。有次练习《欢乐颂》前两句,突然找到那种"用力又放松",简直像打通任督二脉。
开始总盯着琴键看,老师直接拿本书盖住我的手:"看谱再摸键,像打字不用看键盘那样"两周后,居然真的能看着谱子找到中央C附近的键位了。
本以为一对一效果最好,结果发现观摩其他初学者犯错特别有用。比如看到有人把四分音符弹成跳音,立马意识到自己也有这毛病。
三个月时遇到瓶颈期,差点放弃。后来老师让我用手机拍练习视频,对比两周前的录像才发现:
1. 手腕明显不抖了
2. 错音减少了一半
3. 能完整弹完《献给爱丽丝》前八小节
这才明白进步是螺旋上升的,有时候感觉停滞其实是肌肉在记忆。
不是说非得买顶级钢琴,但有些钱不能省:
最后说点实在的,学钢琴最怕比较。隔壁小孩三个月能弹《梦婚》,我半年还在和《铃儿响叮当》较劲。但每次能比上周多弹对两个音,不就是属于自己的进步吗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