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深吸一口气)说真的,刚开始摸钢琴那会儿,我和你们一样满脑子问号——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才能发出不像是砸锅卖铁的声音?今天就把这三个月的血泪史摊开来聊聊...
第一天上课,老师让我随便按几个键试试手感。结果你们猜怎么着?我愣是对着中央C右边的黑键组研究了五分钟——这俩黑键三黑键的排列,简直比地铁线路图还让人头晕。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说"是打击乐器"因为我的手指根本就是在砸键盘啊!
几个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:
(突然想到)对了,当时还闹过大笑话——以为踏板是放咖啡杯的...
大概熬到第四周,突然某天开窍了。就像近视的人第一次戴眼镜,突然能看清谱子上那些符号代表的意思了。这里必须划重点:
1.哈农练习比想象中有用:虽然枯燥得像刷牙,但真的能治"打结"2.慢练才是最快的捷径:曾经不信邪,结果练错指法改了三星期
3.录音自测很残忍但有效:手机录完回放,才发现自己弹的《小星星》像星际迷航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:当你能流畅弹出《献给爱丽丝》前八小节时,超市听见这曲子都会莫名激动,虽然人家放的是完整版...
这个问题我纠结了整整一个月,现在可以很负责任地说:
(敲桌子)重点来了!线上课最大的坑是——没人按着你的手说"要用指尖!" 我跟着APP学了两周,养成了用指腹敲键的坏习惯,改起来比重新学还费劲。
1.钢琴凳高度影响发挥:调了三次才发现最佳位置
2.指甲长度是玄学:太长会打滑,太短又使不上劲
3.冬天要预热手指:有次没热身直接弹练习曲,活像戴了棉手套
最意外的是发现钢琴老师都有强迫症——每次上课第一件事必定是调整琴凳距离,精确到厘米级...
三个月到底能不能弹完整曲子?这么说吧:如果你每天能坚持练40分钟,那《梦中的婚礼》这种程度的曲子,确实能磕磕绊绊弹下来。但别指望有什么情感处理,能不错音就谢天谢地了。
最后说点实在的,学钢琴最神奇的不是学会弹曲子,而是某天突然发现——自己居然能一边看剧一边用左手弹音阶了!这种大脑分区的快感,大概就是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