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泼盆冷水:钢琴艺考绝对不是弹几首曲子那么简单。你得同时搞定:
去年有个学生跟我说:"老师,我以为会弹《梦中的婚礼》就能考音乐学院..."唉,这种误会真的害人不浅。
别的机构挂着"教授"头衔,实际可能是研究生代课。这儿直接给你看教师:
他们搞的"阶冲刺法"确实有点东西:
```
基础期(3-6月):每天1小时基本功+1小时乐曲+30分钟乐理
强化期(7-9月):加入模拟考试,每周录像复盘
冲刺期(10-12月):针对性补短板,心理辅导同步上
```
去年新装的三角钢琴教室让我酸了——施坦威D274啊!普通机构根本舍不得投入。更别说还有:
1.盲目追求低价班
有个家长图便宜报了个"9800包过班"教材用的都是盗版,孩子手型练歪了花双倍钱矫正。
2.忽视文化课
提醒下:现在艺术生文化分越来越高!建议选择带文化课辅导的机构,别到时候专业过了文化拖后腿。
3.只看装修不看成绩
某机构大厅搞得像五星酒店,去年30个学生就考上了2个...不如直接要历年录取名单。
4.拖延症发作
见过太多学生说"高三再冲刺"告诉你,好苗子高一就开始准备了。
5.家长过度干预
最怕遇到这种家长:"老师我觉得该练肖邦,孩子非要弹贝多芬..."专业事交给专业人OK?
在巴彦试听了三节课,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的"日志"每个学生有本专属记录册,细到"左手小拇指发力角度不对"这种细节都标注。比起某些机构批量生产的教学方式,这种精细化管理确实能出成绩。
不过也要说实话:他们价格在中上水平,适合真心想冲好学校的学生。如果只是随便考个综合类大学,可能没必要投入这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