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9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词作原文

```

眼儿媚·酣酣日脚紫烟浮

[宋] 范成大

酣酣日脚紫烟浮,妍暖破轻裘。困人天色,醉人花气,午梦扶头。

春慵恰似春塘水,一片縠纹愁。溶溶泄泄,东风无力,欲皱还休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字词注释

1.酣酣:形容日光浓烈的状态,《说文》释为"乐也"引申为阳光炽盛

2.日脚:古诗词中对太阳的拟人化称谓,特指透过云隙的日光

3.縠纹:绉纱的纹理,喻指春水微波,典出《周礼·考工记》"与黑谓之黼,黑与青谓之黻"4.溶溶泄泄(yì):水流缓慢荡漾貌,见《诗经·邶风》"二子乘舟,泛泛其逝"玄笺

#白话译文

炽烈的阳光穿透云层洒落紫色烟霞,暖意透过轻薄的衣袍。这令人困倦的天气,混着醉人花香,催人午后入梦。

春日的慵懒恰如池塘春水,泛起绉纱般的淡淡愁绪。水波缓缓荡漾,东风温柔无力,刚要皱起却又平复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意象系统

1.光色意象群:"紫烟浮"妍暖"暖色调视觉图谱,与李清照《醉花阴》"薄雾浓云愁永昼"形成冷暖对照

2.触觉通感:"轻裘"体温变化写春阳力度,较白居易"高犹掩水精帘"显动态

3.双重隐喻:春塘水既喻生理慵懒,又暗含"问君能有几多愁"的意境延伸

#章法结构

  • 上阕:采用"递进式"视觉(日色)→触觉(暖意)→嗅觉(花香)→知觉(困意)
  • 下阕:转入"体延展"以水喻愁的技法较李煜"一江春水"更显含蓄克制

---

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范成大丁母忧居吴县时作,与其《秦楼月·浮云集》同属早期闲适词

2.文学思潮:反映南宋中兴时期"复雅"风,与姜夔《暗香》《疏影》共享"空"美学特征

3.地理印记:词中"塘"实指苏州石湖水域,后成大在此营造石湖别墅,自号石湖居士

---

词学价值

1.修辞贡献:首创"欲皱还休"矛盾修辞,比辛弃疾"说还休"早十余年

2.词牌演变:该作突破《眼儿媚》传统闺怨题材,拓展为士大夫闲情抒写

3.后世影响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未刊稿曾评:"湖春水词,盖得静安'无我之境'三昧"####跨文化参照

  • 与日本平安时代和歌《新古今集》中"の夜の夢の浮橋"同具朦胧美学
  • 较之华兹华斯《水仙》"孤独地漫游,像一朵云"词更重物我交融

---

版本考据

1.文本差异

- 《全宋词》本作"午梦扶头" - 明毛晋《宋六十名家词》刻本作"午梦模糊"2.名家批注

- 清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眉批:"'破'字锤炼,犹山谷'春风又绿江南岸'" - 近代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"句七字,写尽春慵神理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