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9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眼儿媚·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

酣酣日脚紫烟浮,妍暖破轻裘。

困人天色,醉人花气,午梦扶头。

春慵恰似春塘水,一片縠纹愁。

溶溶泄泄,东风无力,欲皱还休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酣酣:形容日光浓烈

2.日脚:透过云隙的阳光

3.紫烟:地表蒸腾的水雾

4.縠纹:绉纱般的细微波纹

5.溶溶泄泄:水流舒缓荡漾貌

# (译文)

浓烈的阳光穿透云层,紫色雾气在地面浮动,暖意透进轻薄的皮袄。这令人困倦的天气,混着醉人的花香,催人午后昏沉入梦。

春日的慵懒恰如柳塘春水,泛起绉纱般的愁绪。水面缓缓荡漾,东风轻柔无力,波纹刚要皱起又悄然平复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 感官通感运用

  • 视觉:"紫烟浮"光色流动感
  • 触觉:"轻裘"温度渗透
  • 嗅觉:"人花气"引发联觉体验
  • 心理:"春慵"将生理感受诗意化

# 2. 比喻创新性

以"塘水""慵"具象化抽象感受:

  • "縠纹愁"水波情感维度
  • "皱还休"暗合心理矛盾性
  • 动态描写(溶溶泄泄)强化生命感

# 3. 南宋词风典型特征

  • 精微的物候观察("脚"花气")
  • 士大夫生活美学("午梦扶头")
  • 含蓄的情感表达("皱还休")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1. 创作时间推定

根据范成大《骖鸾录》记载,此词应作于:

  • 乾道九年(1173年)
  • 作者赴广西静江府任途中
  • 途经江西萍乡时所作

# 2. 地理环境还原

  • 萍乡道中:宋代赣湘要道,多驿亭柳岸
  • 柳塘意象:南方官道常见休憩场所
  • 气候特征:亚热带春季多骤晴骤雨

# 3. 仕宦心态折射

  • 赴任途中的疲惫感("困甚"
  •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("憩")
  • 宦游者的矛盾心理("欲皱还休

五、比较文学视角

1.与李清照《如梦令》对比

同写春日困倦,范词更显士大夫的从容,李词则突出少女的娇憨。

2.与杨万里"诚斋体"呼应

皆擅捕捉自然细微变化,但范词更具哲理化倾向。

3.对后世影响

清代纳兰性德《浣溪沙》"被酒莫惊春睡重"承袭痕迹。

---

六、学术争议点

1."头"释义分歧

  • 主流解作"着头(入睡)"
  • 钱钟书认为指"头酒"醉态

2.情感基调争论

  • 传统观点:闲适之趣
  • 新锐解读:隐伏宦海倦意

3."欲皱还休"双关性

既可解为水面波纹,亦可喻指诗人欲言又止的心绪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