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我们道馆里70%学员都是穿鞋都分不清左右脚的纯小白。关键不在于起点高低,而是能不能遇到懂教学的教练。永顺的教练有个特点——特别会拆解动作,比如最基础的"前踢"分解成:
上周还有个胖小伙跟我说:"不用会劈叉也能练啊!"真不是开玩笑,柔韧性是练出来的,不是入场券。
刚开始接触时最容易产生误解,咱们得提前说清楚:
1."年轻才能学" → 班里45岁的大姐现在能连续侧踢20次
2."耽误工作学习"→ 每周3次课,每次其实就相当于两集电视剧时间
3."花架子"→ 去年冬天有个学员用格挡动作挡住了突然倒下的货架
教练老张总爱说:"你们啊,先把'不可能'这三个字从字典里抠掉。"虽然这话听着像鸡汤,但亲眼见过学员变化的人都懂。
第一次买道服时我也犯懵,现在把经验直接喂到你嘴边:
有个特别逗的事,上个月新来的学员把道服前后穿反了,结果做动作时活像个被捆住的螃蟹,这事儿现在还是道馆里的经典段子。
很多人以为就是枯燥地踢腿,其实我们玩的花样多着呢:
上周三的"僵尸躲避游戏"把大家都乐坏了——边练步法边躲教练扔的软球,笑得隔壁瑜伽班都来围观。这种氛围下,累是真的累,开心也是真的开心。
最让我感慨的不是谁拿了奖牌,而是这些细微变化:
你说这些和跆拳道有关系吗?教练的说法挺有意思:"我们教的不是打架,是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节奏。"最大的收获,可能不是能踢多高,而是发现自己比想象中强那么一点点。就像我们道馆墙上写的那句话——疼痛会过去,牛逼会留下。这话糙理不糙,你觉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