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跆拳道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踢踢打打”,但迎江的教练老张有句口头禅:“咱们教的不是打架,是打不垮!” 举个例子,8岁的小学员乐乐,刚来时连马步都蹲不稳,三个月后居然主动举手代表班级表演——这种从畏缩到自信的转变,恰恰是礼仪教育+体能训练的化学反应。
(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嘀咕:这不就是体育课Plus版吗?别急,往下看更有料...)
市面上跆拳道班价格能差出两三倍,迎江的家长王姐分享过她的“避坑三原则”:
1.看教练的膝盖:真正带过孩子的老教练,膝盖多少有点旧伤——这说明他们真下场示范,不是光动嘴皮子
2.数垫子厚度:低于5cm的垫子?趁早绕道!孩子摔一下可比学费贵多了
3.盯课程表:如果一节课教10个新动作,八成是糊弄人的速成班
说到这儿得插播个真实案例:去年有家新开的机构搞“99元体验月”,结果孩子们学的全是花架子,有个孩子实战时门牙磕掉半颗...所以你看,便宜未必是馅饼,可能是陷阱。
第一次送娃上课该准备啥?迎江的前台小李总结了个“三要三不要”:
要带 | 别带 |
---|---|
吸汗棉袜 | 零食玩具(分心神器) |
运动水壶 | 贵重首饰(容易弄丢) |
宽松衣裤 | 畏难情绪(教练最会对付这个) |
有个特别逗的现象:70%的家长头回陪练都会偷偷在角落比划动作。其实完全没必要!教练阿凯说过:“我们这儿6岁孩子都能当小老师,回家让孩子教您,保管亲子关系升温!”
黄带考级那天,总能看到两类家长:一类举着手机全程录像,另一类躲在走廊搓手转圈。其实啊,考级不是考试,是给孩子搭台阶。迎江的考官每次都会说:“今天不是看你多厉害,是看比上次进步多少。”
至于比赛?建议小白家长先带孩子围观两次。去年市少儿赛有个名场面:红方小朋友明明输了却笑得特别甜,原来他赛前定的目标是“坚持到第三回合”——你品,这种心态是不是比金牌更珍贵?
多数人不知道,迎江的学费里还包含这些“超值赠品”:
有个冷知识:这里85%的学员都是老学员转介绍的。用家长群的话说:“好东西才敢推荐给熟人,对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