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入门的同学常被琴行忽悠"一步到位买三角琴"立式钢琴才是性价比之王。为啥这么说?来看几个关键点:
有个真实案例:某培训机构买了7台三角琴,结果学员反映低音区音量太大,反而影响听音训练——你看,贵的不一定就合适。
别光盯着"施坦威"雅马哈"这些招牌,重点关注:
1.击弦机灵敏度(测试方法:连续快速按同一个键,看能否跟上手指速度)
2.音板材质(云杉木>复合板,敲击音板听回声是否清亮)
3.延音踏板深度(踩到底时延音时长应≥25秒)
说个冷知识:某国产老牌钢琴的教师专用系列,用的是和进口琴同源的雷诺击弦机,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,这就很划算了是不是?
预算有限考虑二手琴的话,记住这个口诀:
"一看编号查年份,二摸琴键试回弹,三听高音是否脆,四验踏板无杂音,五开顶盖看槌头"特别提醒:2000年以前的日本二手琴要小心,那时候的环保标准不同,有些琴的榔头毛毡含甲醛...这个很少人知道吧?
咱们客观说,3000元以下的电钢确实不行,但高端型号已经有突破:
不过要注意!考级机构目前还是要求用声学钢琴录制视频,这点很关键。
买琴不是一次性消费,有些开销得提前算好:
突然想到个事:去年有学员贪便宜买了台二手琴,结果光修击弦机就花了4000多,这不本末倒置了嘛...
经过这些年带学生的经验,我发现选琴就像找对象——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。见过太多家长花大价钱买顶级配置,结果孩子根本弹不出区别。其实手感舒适、音准稳定这两点达标,配合科学练习方法,进步速度绝对不会慢。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与其纠结设备,不如先把每天半小时练习坚持下来,你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