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诗文全貌

标题:登岳阳楼

作者:杜甫(712-770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)

创作时间:唐代宗大历三年(768年)冬

原文

昔闻洞庭水,今上岳阳楼。

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

亲朋无一字,老病有孤舟。

戎马关山北,凭轩涕泗流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1.词句注释

  • 吴楚句:洞庭湖将古代吴国与楚国疆域分隔,湖水浩渺似将天地浮起
  • 戎马句:指当时吐蕃入侵灵武(今宁夏)、邠州(今陕西)的战事

2.白话译文

早年便听闻洞庭湖盛景,今日终得登上岳阳楼。

湖水割裂吴楚疆界,天地日月仿佛漂浮其中。

亲朋好友音讯全无,我年老多病唯有孤舟相伴。

北方战火仍未停息,凭栏远望不禁泪流满面

---

诗歌赏析

# 一、结构艺术

1.时空对照

  • 首联"昔闻""上"形成时间跨度,暗示诗人从盛唐青春到乱世暮年的沧桑
  • 颔联"东南坼""浮"构成空间张力,展现洞庭湖吞吐天地的气象

2.情感递进

诗句情感层次表现手法
前两联壮景大笔写意
颈联孤苦工笔白描
尾联家国之痛直抒胸臆

# 二、核心意象

  • 孤舟:既是现实漂泊载体,又象征诗人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命运
  • 涕泗:个人病痛与忧国情怀的双重爆发,达到"郁顿挫"极致

# 三、历史评鉴

1.历代评价

  • 南宋刘辰翁:"气压百代,为五言雄浑之绝"
  • 明代胡应麟推为"盛唐五律第一"

2.现代解读

该诗被视作杜甫晚期"史"代表作,其"楚"一联与孟浩然"气蒸云梦泽"形成唐代洞庭诗双璧

---

扩展说明

1.创作背景

  • 地理因素:岳阳楼为三国鲁肃阅兵台改建,唐代始成文人雅集胜地
  • 个人境遇:57岁的杜甫患肺病、偏瘫,右耳失聪,靠药物维持生命

2.比较阅读

  • 李白同题诗:"引愁心去"浪漫飘逸,杜甫则沉郁厚重
  •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"先忧后乐",与杜甫尾联精神相通

3.文学史意义

该诗开创了"律诗写史诗",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熔铸于40字中,体现"圣"终极人文关怀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