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4     共 2521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解析

"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"典型的纪游诗题,完整交代了事件脉络:谒(参拜)→宿(留宿)→题(题诗)。其中"岳"指南岳衡山,唐代五岳祭祀体系中的重要宗教场所,"岳寺"指衡山上的佛寺建筑群,"门楼"指寺庙山门处的题诗场所。这种"动词+地点"命名方式,体现了韩愈以事件进程为序的创作特点。

二、作者背景

韩愈(768-824),字退之,河南河阳人,唐代古文运动领袖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,此诗作于赴任途中经衡山时。作为儒家卫道者,韩愈的山水诗常渗透着仕途坎坷与精神超越的双重意味。

三、原文呈现

(以下为竖排仿古排版)

谒 衡 岳 庙 遂 宿 岳 寺 题 门 楼

五 岳 祭 秩 皆 三 公

四 方 环 镇 嵩 当 中

火 维 地 荒 足 妖 怪

天 假 神 柄 专 其 雄

[...后续28句依原诗顺序排列...]

四、注释精要

1. "秩皆三公"典出《礼记》,五岳享受三公级祭祀规格

2. "火维":南方属火,指衡山地理位置

3. "紫盖连延"衡山七十二峰中的紫盖峰连绵景象

4. "森然魄动":描写寺庙庄严使人敬畏的心理反应

5. "杲杲寒日":用《诗经》典,既写实景又暗喻心境

五、现代译文

(分节对应原文)

第一节:五岳祭祀规格等同三公/四方拱卫嵩岳位居中央/南方荒蛮多妖异/天帝授权镇守一方

[...中略...]

末节:夜投佛寺登高阁/星月掩映云朦胧/猿鸣钟响不知曙/寒日初照冰雪峰

六、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全诗按"眺-攀登-参拜-夜宿"展开,形成四段式叙事:

  • 前8句宏观写衡山地位
  • 次12句描摹登山险峻
  • 再12句记录庙宇参拜
  • 末8句定格宿寺夜景

# 2. 表现手法

  • 神话意象:"天假神柄"将地理特征神格化
  • 视听通感:"阴气晦昧无清风"融合触觉与视觉
  • 时空压缩:"须臾静扫众峰出"实现瞬息万变的动态呈现

# 3. 思想内涵

表面纪游实则寄托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超越,通过"庙堂-自然"意象对比,完成从"谏迎佛骨""栖禅院"调适,体现儒家士大夫"则兼济,穷则独善"处世哲学。

七、扩展说明

# 1. 历史语境

唐代南岳祭祀制度:开元年间确立"岳真君祠",衡山作为南方火德象征,承担着"镇佑南疆"功能。

# 2. 比较阅读

  • 与杜甫《望岳》对比:韩诗重理性思辨,杜诗显情感澎湃
  • 与柳宗元山水诗比较:同遭贬谪,柳诗清冷孤寂,韩诗雄奇险怪

# 3. 后世影响

苏轼"横看成岭侧成峰"韩愈山势描写的继承,朱熹"之乐"对儒者自然观的深化发展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