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8       共计:2522 浏览

一、篇目基本信息

篇名:载驰(《诗经·鄘风》)

作者:许穆夫人(约公元前690年-前610年)

原文

载驰载驱,归唁卫侯。驱马悠悠,言至于漕。

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既不我嘉,不能旋反。

视尔不臧,我思不远。既不我嘉,不能旋济。

视尔不臧,我思不閟。

陟彼阿丘,言采其蝱。女子善怀,亦各有行。

许人尤之,众稚且狂。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。

控于大邦,谁因谁极?大夫君子,无我有尤。

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载驰载驱:马车疾驰,"载"为发语词

2.归唁卫侯:回国吊唁亡兄卫戴公(公元前660年狄人灭卫)

3.:卫国临时都城(今河南滑县)

4.(méng):贝母草,喻解忧之药

5.(bì):闭塞,指思虑无法阻断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(韵文版)

扬鞭策马急奔走,归国吊唁卫侯兄。

漫漫长路马不停,漕邑城墙入眼中。

许国大夫追劝阻,忧思如潮涌心胸。

纵使你们不赞同,难改我返乡初衷。

登上高高山丘顶,采摘贝母解愁情。

女子多愁善感处,自有道理在其中。

许人责难实无理,狂妄幼稚欠思量。

穿越故国原野上,麦浪翻滚痛断肠。

欲向大国求援助,谁能依仗谁可帮?

诸位大夫听分明,莫再阻我有主张。

百般算计千般想,不如亲赴救危亡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(一)结构艺术

全诗五章采用"比兴"手法:

  • 前两章直述归卫受阻(赋)
  • 三四章以采药、麦田起兴(兴)
  • 末章"尔所思""我所之"(比)

(二)情感张力

四个情感转折点:

1. 急切(载驰载驱)→ 2. 愤懑(许人尤之)→

3. 悲怆(芃芃其麦)→ 4. 决绝(不如我所之)

(三)女性书写突破

打破"无才便是德"的桎梏,开创中国文学史上:

  • 第一位署名女诗人
  • 首篇女性爱国诗作
  • 最早的政治讽喻诗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(一)卫国存亡危机

公元前660年狄人攻破朝歌,卫懿公战死,遗民仅存730人。许穆夫人堂兄宋桓公助卫遗民暂居漕邑。

(二)外交博弈

当时国际形势:

势力态度原因
齐国支持齐桓公"王攘夷"政策
许国反对惧怕狄人报复
宋国中立国力有限仅提供庇护

(三)诗作后续影响

1. 促使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兵助卫

2. 促成公元前659年卫国复国于楚丘

3. 被孔子编入《诗经》彰显"可以观"

---

六、延伸解读

(一)先秦女性参政范本

对比同期希腊萨福的爱情诗,许穆夫人展现东方贵族女性:

  • 政治洞察力("于大邦"的外交智慧)
  • 家族责任感("视尔不臧"的批判精神)

(二)文化符号演变

历代引用情况:

  • 汉代郑玄《毛诗笺》强调"慈孝"- 清代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称赞"意并美"
  • 现代文学史列为"教育典范"

(三)考古佐证

2012年河南鹤壁辛村卫国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,证实许穆夫人母亲为宣姜,其婚姻具有政治联姻性质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载见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载驱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