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617 浏览

一、诗作基本信息

标题:《野望》为杜甫晚年代表作之一,属七言律诗题材。"野望"既点明观察视角(野外远眺),又暗含诗人超脱世俗的政治站位。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被尊为"圣"其诗作以沉郁顿挫风格著称,本诗创作于成都时期(约762年),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阶段。

二、原文与结构解析

全文

> 西山白雪三城戍,南浦清江万里桥。

> 海内风尘诸弟隔,天涯涕泪一身遥。

> 惟将迟暮供多病,未有涓埃答圣朝。

> 跨马出郊时极目,不堪人事日萧条。

分联解析

1.首联(写景)

"西山白雪"与"南浦清江"空间对仗,西山指成都西侧雪岭,三城指松、维、保三州要塞,万里桥为成都南门地标。雪景与江桥的壮阔中暗藏边患危机。

2.颔联(抒情)

"尘"指战乱,"诸弟隔"反映家族离散,"天涯涕泪"抒孤寂,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捆绑。

3.颈联(言志)

"暮多病"写生理衰老,"涓埃"微小贡献,表达未能报国的愧疚,凸显儒家士大夫的责任意识。

4.尾联(收束)

"跨马极目"回归野望动作,"萧条"社会凋敝,形成景-情-理的完整闭环。

三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三城戍:唐代于蜀地设立的松州、维州、保州军事要塞
  • 涓埃:细流与尘埃,喻指微小贡献

白话译文

西山积雪映照着边塞戍楼,南郊清江横跨着万里长桥。

四海战火阻隔了兄弟音讯,孤身漂泊天涯泪湿衣袍。

迟暮之年唯有疾病相伴,未曾为圣明朝廷尽过微劳。

骑马出郊极目远望四方,世事日渐萧条令人心焦。

四、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

1.时空交织手法

首联空间由西山东扩至南浦,颔联时间从当下战乱延伸至家族离散史,形成立体叙事结构。

2.沉郁顿挫风格

景物描写雄浑(如"白雪"清江"与情感表达压抑(如"泪"萧条")形成张力,体现杜甫典型诗风。

3.家国同构思想

个人病痛("暮多病")与王朝衰败("萧条"互为隐喻,实现从个体生命体验到时代精神的升华。

五、历史评价与比较研究

1.历代评点

清代沈德潜赞其"气骨苍然,格律老健"现代学者认为该诗是杜甫将山水题材政治化的典范。

2.同题比较

与隋炀帝《野望》"鸦飞数点"纯粹写景不同,杜甫赋予"望"深沉的社会关怀,拓展了该题材的思想边界。

3.系列作品

杜甫共创作四首《野望》诗,本诗为其中最富忧患意识的一首,其余三首分别收录于《全唐诗》卷226、227、234。

六、文学史价值

该诗突破六朝以来野望诗限于田园山水的传统,首次将边塞危机、家族离散、政治失意等现实主题融入其中,成为唐代律诗社会批判性的典范。其"跨马极目"的观察视角,更开创了后世"登高咏怀"类诗词的经典范式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