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《棫朴》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集体创作)

原文:

芃芃棫朴,薪之槱之。济济辟王,左右趣之。

济济辟王,左右奉璋。奉璋峨峨,髦士攸宜。

淠彼泾舟,烝徒楫之。周王于迈,六师及之。

倬彼云汉,为章于天。周王寿考,遐不作人?

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勉勉我王,纲纪四方。

---

词句注释

1.芃芃(péng):草木茂盛貌

2.棫朴:白桵树与枹木,象征贤才

3.槱(yǒu):聚积柴薪,喻人才选拔

4.辟王:英明君王,指周文王

5.奉璋:手持玉璋,喻礼仪规范

6.淠(pì):船行貌

7.烝徒:众多船夫,喻群臣协力

---

逐章译文

首章:茂盛的棫朴树,砍作柴薪堆起。庄严的周文王,群臣簇拥相随。

二章:庄严的周文王,左右捧着玉璋。仪容端庄威严,俊杰各得其所。

三章:泾水船只前行,众人合力划桨。周王出征远行,六军紧紧跟随。

四章:浩瀚银河璀璨,织就天幕华章。周王德寿年高,岂不培育贤良?

五章:雕琢美玉纹饰,本质金玉之姿。勤勉的周文王,统御天下四方。

---

文学赏析

1.比兴手法:以棫朴喻贤才,薪槱喻选拔,奠定全篇"育才治国"

2.复沓结构:三处"济辟王"形成回环,强化周王威仪形象

3.意象群构建

  • 植物意象(棫朴)→人才储备
  • 礼器意象(璋)→制度文明
  • 军事意象(六师)→国家实力

---

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西周早期(约公元前11世纪)

2.政治语境

  • 反映周文王"人"(培育人才)政策
  • 与《周礼·大司徒》"以乡三物教万民"呼应

    3.考古佐证

  • 陕西周原遗址出土青铜器铭文多见"璋"记载
  • 清华简《祭公》篇可印证"六师"军事编制

---

多维阐释

1.哲学维度

  • "金玉其相"先秦"质彬彬"的君子观
  • "纲纪四方"蕴含早期天下体系构想

    2.教育学价值

  • 中国最早的人才培养理论文献之一
  • "作人"影响后世科举制度形成

    3.现代启示

  • 人才选拔与制度建设的关系
  • 领导者的示范效应("勉勉我王"

---

研究争议

1. 作者归属:或为周王室乐官集体创作

2. "棫朴"树种:学界存在枹木/柞树之争

3. 末章"琢"释义:

  • 郑玄注:喻君王自我修养
  • 朱熹《诗集传》:指人才雕琢过程

---

延伸比较

| 对比篇目 | 相似主题 | 差异特征 |

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
| 《卷阿》 | 颂扬君王 | 侧重君臣唱和 |

| 《泮水》 | 人才培育 | 突出教育场所 |

| 《文王》 | 德政思想 | 更具宗教色彩 |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桓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椒聊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