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棫朴》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集体创作)
原文:
芃芃棫朴,薪之槱之。济济辟王,左右趣之。
济济辟王,左右奉璋。奉璋峨峨,髦士攸宜。
淠彼泾舟,烝徒楫之。周王于迈,六师及之。
倬彼云汉,为章于天。周王寿考,遐不作人?
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勉勉我王,纲纪四方。
---
1.芃芃(péng):草木茂盛貌
2.棫朴:白桵树与枹木,象征贤才
3.槱(yǒu):聚积柴薪,喻人才选拔
4.辟王:英明君王,指周文王
5.奉璋:手持玉璋,喻礼仪规范
6.淠(pì):船行貌
7.烝徒:众多船夫,喻群臣协力
---
首章:茂盛的棫朴树,砍作柴薪堆起。庄严的周文王,群臣簇拥相随。
二章:庄严的周文王,左右捧着玉璋。仪容端庄威严,俊杰各得其所。
三章:泾水船只前行,众人合力划桨。周王出征远行,六军紧紧跟随。
四章:浩瀚银河璀璨,织就天幕华章。周王德寿年高,岂不培育贤良?
五章:雕琢美玉纹饰,本质金玉之姿。勤勉的周文王,统御天下四方。
---
1.比兴手法:以棫朴喻贤才,薪槱喻选拔,奠定全篇"育才治国"
2.复沓结构:三处"济辟王"形成回环,强化周王威仪形象
3.意象群构建:
---
1.创作时期:西周早期(约公元前11世纪)
2.政治语境:
3.考古佐证:
---
1.哲学维度:
2.教育学价值:
3.现代启示:
---
1. 作者归属:或为周王室乐官集体创作
2. "棫朴"树种:学界存在枹木/柞树之争
3. 末章"琢"释义:
---
| 对比篇目 | 相似主题 | 差异特征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《卷阿》 | 颂扬君王 | 侧重君臣唱和 |
| 《泮水》 | 人才培育 | 突出教育场所 |
| 《文王》 | 德政思想 | 更具宗教色彩 |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