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1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名:小桃红(越调)

作者:元代文学家杨果

原文

> 采莲人和采莲歌,

> 柳外兰舟过。

> 不管鸳鸯梦惊破,

> 夜如何?有人独上江楼卧。

> 伤心莫唱,南朝旧曲,

> 司马泪痕多。

---

注释与字词解析

1.采莲歌:江南水乡劳动民歌,多表现男女情爱

2.兰舟:典出《述异记》,指精美的采莲船

3.南朝旧曲:暗指南朝陈后主《玉树后庭花》等亡国之音

4.司马泪痕: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"江州司马青衫湿"

5.越调:元曲宫调之一,适宜表现"陶写冷笑"《唱论》载)

---

白话译文

采莲姑娘们欢唱着民谣,

杨柳岸边划过装饰华美的小船。

全然不顾惊破岸边鸳鸯的好梦,

夜色渐深时,唯见有人独卧江楼。

最伤怀是听到南朝旧曲响起,

引得人像江州司马般泪湿衣衫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1. 结构艺术

  • 前四句:动态场景描写,用""""动词构建视听通感
  • 后三句:情绪陡然转折,形成"乐景衬哀情"强烈反差

# 2. 意象系统

  • 植物意象:柳(离别)、莲(纯洁)构成江南水乡底色
  • 动物意象:惊破的鸳鸯暗示爱情被现实打破
  • 建筑意象:江楼作为观察者视角的支点

# 3. 历史隐喻

"南朝旧曲"运用体现元代文人对宋金灭亡的集体记忆,与元好问《岐阳》"野蔓有情萦战骨"形成时代互文。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时间:约蒙古灭金后(1234年),杨果任河南课税时所写

2.地理特征:取材汝南(今河南驻马店)水系景观,非传统江南

3.作者境遇:此时杨果作为前金官员,面临"贰臣"身份焦虑

4.曲体演变:体现早期散曲由词向曲过渡的特征,保留词体雅言

---

比较文学研究

对比项杨果《小桃红》白朴《沉醉东风·渔夫》
主题历史兴亡感隐逸情怀
意象群人工景观为主自然山水为主
用典文人典故密集民间口语突出

---

版本校勘

现存最早见于元代《阳春白雪》散曲集,明代《雍熙乐府》将末句"司马"误作"思马"《钦定曲谱》恢复原貌。现代学者隋树森《全元散曲》采用天一阁藏本为底本。

---

文化影响

1. 明代戏剧家梁辰鱼改编为昆曲折子戏

2. 当代作曲家鲍元恺将其谱入《炎黄风情》管弦乐组曲

3. 2020年故宫"千古风流人物展"元代文学代表展品

---

延伸思考

1. 采莲母题从汉乐府《江南可采莲》到本曲的演变轨迹

2. 元代"采莲"系列散曲中的政治隐喻(参见卢挚《蟾宫曲·碧波中》)

3. 杨果作为"元曲四大家"人物的特殊价值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