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共 2534 浏览

一、诗作背景与作者生平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巅峰代表,后世尊为"圣"。《阁夜》创作于大历元年(766年)冬,时年55岁的杜甫流寓夔州西阁。此时安史之乱虽平,但蜀地军阀混战、吐蕃侵扰不休,诗人好友李白、严武等相继离世,个人境遇与家国忧思交织成这首七律杰作。

二、原文与注释

原文

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

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
野哭千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。

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。

关键词注释

  • 阴阳:日月运转,喻时间流逝
  • 霁寒宵:雪停后的寒冷夜晚
  • 鼓角:军营信号,暗示战事未息
  • 卧龙跃马:诸葛亮与公孙述,喻历史英雄

三、白话译文

寒冬岁末,白昼渐短;夔州雪夜,孤寂难眠。

破晓军号,声声悲怆;星河倒映,江波摇荡。

战讯传来,万家恸哭;渔樵夜唱,夷歌凄凉。

卧龙跃马,终化尘土;音书断绝,空余怅惘。

四、诗歌赏析

# 1.意象建构的艺术

  • 时空交织:首联"暮"天涯"构建宏阔时空,霜雪寒宵强化孤寂感
  • 声光对比:颔联鼓角悲声与星河静影形成动静张力
  • 民生镜像:颈联"哭"夷歌"战乱下的百姓苦难

# 2.情感层次的递进

由自然景象(寒夜)→社会现实(战乱)→历史沉思(英雄黄土)→个体境遇(音书寂寥),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哲学升华。

# 3.格律技法特征

  • 严守七律平仄,押"萧"韵
  • 颔联"声悲壮"影动摇"对中见动荡感
  • 尾联用典(诸葛亮、公孙述)深化历史虚无主题

五、延伸解读

1.与同期作品比较

与《登高》同属夔州时期七律双璧,但《阁夜》更侧重社会关怀,而《登高》聚焦生命慨叹。

2.诗史价值定位

清代沈德潜评:"气象雄盖宇宙,法律细入毫芒"此诗被誉为杜甫七律"千秋鼻祖"。

3.现代启示意义

诗中"野哭千家""夷歌数处"的并置,展现诗人对多元声音的记录,体现古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。

六、名家评点辑录

- 明·王嗣奭:"《阁夜》如观《清明上河图》,一帧之中藏万家忧乐"- 清·仇兆鳌:"末联将宇宙古今说入,气象何等浑茫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