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间关车之舝兮,思娈季女逝兮。
匪饥匪渴,德音来括。
虽无好友,式燕且喜。
依彼平林,有集维鷮。
辰彼硕女,令德来教。
式燕且誉,好尔无射。
虽无旨酒,式饮庶几。
虽无嘉肴,式食庶几。
虽无德与女,式歌且舞。
陟彼高冈,析其柞薪。
析其柞薪,其叶湑兮。
鲜我觏尔,我心写兮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
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
觏尔新婚,以慰我心。
```
1.间关:车轮转动声
2.舝(xiá):车轴两端的金属键
3.季女:少女
4.德音:美誉
5.括:汇聚
6.鷮(jiāo):长尾雉
7.辰:善良
8.湑(xǔ):茂盛貌
9.騑騑(fēi):马行不止貌
```
车轴吱呀转动不停,想起那美丽的少女。
并非饥渴难耐,只为聆听她的美名。
虽无好友相伴,宴饮依然欢欣。
那片平坦的树林,长尾雉在此栖息。
善良的高挑女子,以美德教化众人。
宴饮赞誉不断,爱慕之心不减。
虽无美酒佳酿,仍可畅饮几杯。
虽无美味珍馐,仍可饱食一餐。
虽无德行相配,仍要歌舞助兴。
登上高高山岗,砍伐柞木为薪。
柞木枝叶繁茂,恰似我的欢欣。
难得与你相见,心绪舒畅无边。
高山令人仰望,大道任人行走。
四马奔驰不息,缰绳如琴弦和鸣。
得见你新婚之喜,慰藉我思念之心。
```
全诗五章采用"赋"的手法,以车行起兴,通过"舝-平林-饮食-伐薪-高山"转换,构建出由近及远的叙事视野。第三章"虽无...式..."的排比句式,体现《诗经》典型的复沓美学。
表面描写新婚场景,实则通过"音"令德"词汇,展现周代"德貌并重"的婚恋观。末章"高山仰止"四句,被后世引申为道德追求的经典隐喻。
1.创作年代:应为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,属"雅"宴饮诗
2.礼制反映:诗中"式燕且喜"周代"饮酒礼"3.社会观念:
4.地理考证:
1.主题分歧:
2."舝"字考辨:
3.末章归属:
有学者认为"高山仰止"段为后人增补(参见扬之水《诗经别裁》)
1.成语溯源:"高山景行"出自本诗第四章
2.文学传承:
- 曹操《短歌行》化用"德音来括" - 唐宋婚嫁诗常见"牡騑騑"意象
3.现代应用:
- 陕西民间仍保留柞木婚俗
- "间关"拟声词影响后世车马题材创作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