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8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---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·题名:满庭芳·夏日溧水无想山作

作者:周邦彦(北宋)

原文

风老莺雏,雨肥梅子,午阴嘉树清圆。地卑山近,衣润费炉烟。人静乌鸢自乐,小桥外、新绿溅溅。凭阑久,黄芦苦竹,拟泛九江船。

年年。如社燕,飘流瀚海,来寄修椽。且莫思身外,长近尊前。憔悴江南倦客,不堪听、急管繁弦。歌筵畔,先安簟枕,容我醉时眠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)

1.风老莺雏:暖风使雏莺羽翼渐丰

2.雨肥梅子:雨水滋润使梅子硕大

3.午阴嘉树清圆:正午树荫清晰圆润

4.地卑山近:地势低洼靠近山麓

5.黄芦苦竹: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"芦苦竹绕宅生"6.社燕:春社来秋社去的候鸟

7.瀚海:此处指辽阔江湖

# (白话译文)

暖风催熟雏莺的羽翼,夏雨滋养丰腴的梅子,正午的树影清晰圆润。低洼的山城潮湿闷热,烘干衣物需费炉烟。人声寂静处乌鸢自得其乐,小桥外新涨的绿水潺潺。久倚栏杆,望着黄芦苦竹,恍惚似白居易贬谪江州。

年复一年如候鸟漂泊,从遥远江湖寄居他人屋檐。且莫思虑身外功名,不如常伴酒樽。我这憔悴的江南倦客,已不忍听急促的管弦。请在歌宴边备好竹席,容我醉后安眠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 结构匠心

  • 上阕写景:以"老"雨肥"化描写开启,通过"雏"梅子"树"构建夏日意象群
  • 下阕抒情:用"社燕"喻漂泊,由"前"到"醉眠"心理递进

# 2. 修辞精妙

  • 通感运用:"圆"将视觉触觉互通
  • 典故化用:九江船、黄芦苦竹暗含贬谪之思
  • 对比手法:乌鸢之乐反衬倦客之愁

# 3. 声律特点

  • 双调九十五字,平韵为主间押仄声
  • "溅溅"年年"叠词增强韵律感
  • "先安簟枕"仄收尾制造顿挫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创作时间

约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(1093年),周邦彦任溧水县令期间,时年38岁,正值新旧党争激烈时期。

# 2. 地理特征

  • 溧水:今南京溧水区,宋代属江南东路
  • 无想山:溧水名胜,韩熙载曾隐居于此
  • 地卑多湿:实际海拔仅20米,符合词中环境描写

# 3. 政治隐喻

  • "拟泛九江船"暗指白居易被贬经历
  • "憔悴江南倦客"作者自元丰新政后外放十二年的郁结

---

五、文学史地位

1.词体发展:标志宋代慢词艺术成熟期的到来

2.后世评价

  •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"
  •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"美成词多作态,此阕最自然"3.现代意义:展现宋代士大夫在政治漩涡中的精神困境

---

六、延伸思考

1. 与柳永《雨霖铃》漂泊主题的异同

2. "莫思身外"苏轼"如梦"哲学关联

3. 宋代地方官吏的生存状态在词中的折射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