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1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诗文基本信息

标题:望洞庭湖赠张丞相

作者:孟浩然(689-740),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,与王维并称"孟"

创作年代: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左右

文学体裁:五言律诗

收录情况:《全唐诗》卷一百六十

---

二、原文呈现

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

气蒸云梦泽,波撼岳阳城。

欲济无舟楫,端居耻圣明。
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。

---

三、逐句注释

1."八月湖水平"

  • 平:指湖水与岸齐平,形容水位高涨
  • 时令背景:农历八月汛期,洞庭湖进入丰水季

2."虚混太清"

  • 涵虚:包含天空倒影
  • 太清:道家术语,指天空
  • 艺术手法:运用"混"实现天水相接的视觉融合

3."蒸云梦泽"

  • 云梦泽:古代江汉平原湖泊群,《汉书·地理志》载其"方九百里"
  • "蒸"字效果:展现湖面水汽氤氲的动态美

4."波撼岳阳城"

  • 撼:摇动,杜甫曾评"壮观天下传"此景
  • 地理关联:岳阳城位于洞庭湖东岸

5."济无舟楫"

  • 济:渡河,喻指仕途进取
  • 舟楫:暗喻引荐之人,《尚书·说命》有"若济巨川,用汝作舟楫"典故

6."端居耻圣明"

  • 端居:闲居,《孟子·尽心上》"穷则独善其身"的反向运用
  • 时代背景:开元盛世文人普遍有建功立业心态

7.末联用典

  • "羡鱼情"用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"临河而羡鱼,不如归家织网"
  • 深层含义:含蓄表达求荐之意

---

四、现代译文

八月的洞庭湖水漫堤岸,

倒映的天空与湖面浑然难辨。

蒸腾的水汽笼罩古云梦大泽,

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垣。

想渡湖却找不到船桨,

闲居度日愧对这清明盛世。

看着垂钓之人收获满满,

空怀羡慕却无法参与其间。

---

五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1.前四句写景

  • 空间层次:由近及远(湖面→天空→云梦泽→岳阳城)
  • 感官调动:视觉(平、混)与触觉(蒸、撼)交织

2.后四句抒情

  • 逻辑递进:现状困境→心理矛盾→典故收束
  • 转折技巧:"欲济""居"构成选择困境

# (二)历史评价

1. 明代胡应麟《诗薮》称其"雄浑,五言正宗"2. 清代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特别推崇"蒸"一联的"笔"#### (三)诗格分析

1. 对仗特点:

  • 颔联"气蒸""撼""梦泽""城"
  • 颈联"欲济""居""舟楫"对"耻圣明"2. 平仄规范:

    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(首联标准仄起式)

---

六、扩展解读

# (一)张丞相身份考

1. 主流观点指张九龄(时任中书令)

  • 证据:孟浩然另有《送丁大凤进士张九龄》等赠诗
  • 历史事件:733年张九龄任荆州长史,孟浩然曾入其幕府

2. 备选说法张说(曾任丞相)说

- 存疑点:张说卒于开元十八年(730年),与创作时间存在矛盾

# (二)洞庭湖地理变迁

1. 唐代湖域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(现代约2600平方公里)

2. "岳阳城"位置考证:今岳阳市岳阳楼区境内

# (三)干谒诗传统

1. 唐代科举制度下的特殊文体

2. 同类作品比较:

  • 朱庆馀《近试上张水部》的含蓄风格
  •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的直白表达

# (四)后世影响

1. 文学意象传承: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"衔远山,吞长江"描写延续

2. 书法艺术:明代文徵明、清代何绍基均有此诗书法作品传世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