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9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玉蝴蝶·望处雨收云断

*宋·柳永*

望处雨收云断,凭阑悄悄,目送秋光。

晚景萧疏,堪动宋玉悲凉。

水风轻、蘋花渐老,月露冷、梧叶飘黄。

遣情伤。故人何在,烟水茫茫。

难忘。文期酒会,几孤风月,屡变星霜。

海阔山遥,未知何处是潇湘。

念双燕、难凭远信,指暮天、空识归航。

黯相望。断鸿声里,立尽斜阳。

---

二、词句注释

1."望处雨收云断":雨停云散之景,"断"暗示情感断裂

2."宋玉悲凉":化用《楚辞》典故,宋玉《九辩》开创"秋"传统

3."蘋花渐老":白蘋花凋谢,暗喻年华流逝(蘋:pín,水生植物)

4."文期酒会":文人雅集饮酒赋诗的往昔时光

5."变星霜":星辰霜露更替,指岁月变迁

6."湘":湘水别称,此处代指友人所在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【上阕】

眺望远方雨歇云散,独倚栏杆暗自神伤,凝望这萧瑟秋光。

暮色苍茫景致稀疏,惹动如宋玉般的悲秋心肠。

轻风拂水蘋花凋残,冷露浸月梧桐叶黄。

这愁绪挥之不去,故人今在何方?唯见雾霭笼罩的浩渺江浪。

【下阕】

难忘那些诗酒唱和的欢聚时光,如今辜负多少清风明月,历经几度寒来暑往。

山海阻隔路途遥远,不知何处才是你栖身的潇湘。

想托双燕传递书信终难如愿,遥指黄昏天際,空认归舟误断肠。

黯然凝望,在孤雁哀鸣声中,独站至夕阳沉没的远方。

---

四、艺术赏析

# 1.结构技法

  • 时空交织:上阕写眼前秋景,下阕忆旧时欢宴,形成强烈对比
  • 意象群运用:"断鸿"阳"梧叶"等18个秋意象构建悲凉意境
  • 声律特点:全词用"ang"(光/凉/黄/茫/霜/湘/航/阳),形成悠长回荡的韵律

# 2.情感表达

  • 三重孤独:秋景之孤(自然)、故人之孤(社会)、立尽之孤(时间)
  • 柳永式抒情:将羁旅愁思与艳情传统结合,开创"秋士易感"新范式

# 3.历史评价

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耆卿(柳永)词,曲处能直,密处能疏,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"

---

五、创作背景

1.时代语境

写于柳永中年漫游时期(约1034年),反映宋代文人"游"现象。当时柳永因《鹤冲天》词得罪仁宗,科举屡挫,开启"旨填词"生涯。

2.地理线索

词中"潇湘"湖南地区,可能作于柳永沿湘江南下途中。据《乐章集》记载,柳永确有《轮台子·潇湘暮雨》等湘地词作。

3.文学史意义

该词标志"词"成熟:

  • 突破五代小令格局(全词99字)
  • 开创"士易感"题材(区别于传统闺怨词)
  • 实践"法为词"(铺叙手法)

---

六、延伸思考

1.比较阅读

  • 与范仲淹《苏幕遮》同写秋思,但柳词更重个体生命体验
  • 与晏殊《蝶恋花》对比,可见俚俗词与雅词的意境差异

2.现代解读

词中"尽斜阳"等待姿态,可与存在主义哲学"荒谬的坚持"对话

3.文化影响

"烟水茫茫"成为后世影视作品(如《英雄》《卧虎藏龙》)江湖意境的经典原型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