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蝴蝶·望处雨收云断
*宋·柳永*
望处雨收云断,凭阑悄悄,目送秋光。
晚景萧疏,堪动宋玉悲凉。
水风轻、蘋花渐老,月露冷、梧叶飘黄。
遣情伤。故人何在,烟水茫茫。
难忘。文期酒会,几孤风月,屡变星霜。
海阔山遥,未知何处是潇湘。
念双燕、难凭远信,指暮天、空识归航。
黯相望。断鸿声里,立尽斜阳。
---
1."望处雨收云断":雨停云散之景,"断"暗示情感断裂
2."宋玉悲凉":化用《楚辞》典故,宋玉《九辩》开创"秋"传统
3."蘋花渐老":白蘋花凋谢,暗喻年华流逝(蘋:pín,水生植物)
4."文期酒会":文人雅集饮酒赋诗的往昔时光
5."变星霜":星辰霜露更替,指岁月变迁
6."湘":湘水别称,此处代指友人所在
---
【上阕】
眺望远方雨歇云散,独倚栏杆暗自神伤,凝望这萧瑟秋光。
暮色苍茫景致稀疏,惹动如宋玉般的悲秋心肠。
轻风拂水蘋花凋残,冷露浸月梧桐叶黄。
这愁绪挥之不去,故人今在何方?唯见雾霭笼罩的浩渺江浪。
【下阕】
难忘那些诗酒唱和的欢聚时光,如今辜负多少清风明月,历经几度寒来暑往。
山海阻隔路途遥远,不知何处才是你栖身的潇湘。
想托双燕传递书信终难如愿,遥指黄昏天際,空认归舟误断肠。
黯然凝望,在孤雁哀鸣声中,独站至夕阳沉没的远方。
---
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耆卿(柳永)词,曲处能直,密处能疏,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"
---
1.时代语境
写于柳永中年漫游时期(约1034年),反映宋代文人"游"现象。当时柳永因《鹤冲天》词得罪仁宗,科举屡挫,开启"旨填词"生涯。
2.地理线索
词中"潇湘"湖南地区,可能作于柳永沿湘江南下途中。据《乐章集》记载,柳永确有《轮台子·潇湘暮雨》等湘地词作。
3.文学史意义
该词标志"词"成熟:
---
1.比较阅读
2.现代解读
词中"尽斜阳"等待姿态,可与存在主义哲学"荒谬的坚持"对话
3.文化影响
"烟水茫茫"成为后世影视作品(如《英雄》《卧虎藏龙》)江湖意境的经典原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