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:
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
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
敢将十指夸针巧,不把双眉斗画长。
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注释:
1.蓬门:茅草屋门,代指贫寒之家。
2.绮罗香:华美丝绸的香气,象征富贵生活。
3.俭梳妆:通“险梳妆”,指当时流行的怪异妆容。
4.压金线:用金线刺绣,暗指为他人操劳。
---
译文:
贫家女子从未见识过华服美饰,想托媒人说亲却更添惆怅。
世人谁欣赏高洁品格?只追捧浮夸的时髦妆容。
我敢以巧手针线为傲,却不愿与人攀比眉黛修长。
最痛恨年复一年刺绣金线,只为他人缝制嫁衣空忙。
结构分析:
---
1.秦韬玉其人:
出身权贵(叔父为宰相),却因攀附宦官遭士林唾弃,诗中“贫女”实为自身怀才不遇的隐喻。
2.晚唐社会语境:
科举腐败与阶层固化,使寒门士子与贫女同样陷入“才华无处售”的困境。
---
1.双重象征体系:
2.对比手法:
3.语言张力:
“敢将十指夸针巧”的自信,与“苦恨年年”的绝望形成强烈反差。
---
1.成语溯源:
“为人作嫁”出自本诗,成为中国文化中“徒劳无获”的经典表达。
2.性别与阶层:
诗中贫女形象揭示了唐代女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物化处境,与杜甫《负薪行》形成互文。
3.当代价值:
对“内卷”社会中个体价值被工具化的现象仍具警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