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0     共 2528 浏览

原文呈现

莺啼序·春晚感怀

【宋】吴文英

残寒正欺病酒,掩沉香绣户。燕来晚、飞入西城,似说春事迟暮。画船载、清明过却,晴烟冉冉吴宫树。念羁情、游荡随风,化为轻絮。

十载西湖,傍柳系马,趁娇尘软雾。溯红渐招入仙溪,锦儿偷寄幽素,倚银屏、春宽梦窄,断红湿、歌纨金缕。暝堤空,轻把斜阳,总还鸥鹭。

幽兰旋老,杜若还生,水乡尚寄旅。别后访、六桥无信,事往花委,瘗玉埋香,几番风雨。长波妒盼,遥山羞黛,渔灯分影春江宿。记当时、短楫桃根渡,青楼仿佛,临分败壁题诗,泪墨惨淡尘土。

危亭望极,草色天涯,叹鬓侵半苎。暗点检、离痕欢唾,尚染鲛绡,亸凤迷归,破鸾慵舞。殷勤待写,书中长恨,蓝霞辽海沉过雁。漫相思、弹入哀筝柱。伤心千里江南,怨曲重招,断魂在否?

---

注释精解

1.病酒:指饮酒过量引发的身体不适,暗示借酒消愁的颓唐心境。

2.沉香绣户:以名贵香料"沉香"门窗,体现南宋贵族生活场景,同时隐喻情感的内敛封闭。

3.仙溪:化用刘晨、阮肇入天台遇仙典故,暗指与亡妾的邂逅。

4.泪墨惨淡:将泪水与墨迹交融的意象,强化了悼亡的悲怆质感。

---

白话译文

第一段:暮春寒气侵袭醉躯,词人紧闭香闺门窗。迟归的燕子掠过西城,似在哀叹春光将尽。清明后的画船渐稀,宫苑树木笼罩轻烟,游子愁思如柳絮飘散。

第二段:追忆西湖十年旧游,系马柳下追逐香尘。沿落花溯溪寻访佳人,侍女暗传情笺,银屏后的欢愉却如春梦短暂。泪染歌扇舞衣,黄昏堤岸唯余鸥鹭。

第三段:兰谢芷生间漂泊水乡,重访六桥已人踪渺然。风雨摧折如花玉殒,江水妒其明眸,远山惭其蛾眉。当年渡口离别,题诗壁上的墨迹已被尘封。

第四段:登亭远眺鬓发斑白,旧物尚存鲛绡泪痕。失伴的鸾凤再无舞意,欲寄长恨书却鸿雁难托,唯将相思谱入哀筝,招魂曲响彻江南。

---

艺术赏析

1.结构创新:全词四叠240字,创宋词最长体制,以"-回忆-寻访-抒怀"建构时空回环。

2.意象系统

  • 自然意象:残寒/轻絮/幽兰,构成生命凋敝的隐喻链
  • 人文意象:绣户/歌纨/鲛绡,折射贵族生活与物质哀愁

    3.修辞特征

  • 通感修辞:"波妒盼"将视觉转化为心理体验
  • 典象重构:仙溪、鸾凤等典故被赋予新的悼亡意义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1.创作动机:学界存在"亡妾说""去姬说",从"十载西湖"应与杭州情事相关。

2.社会语境:南宋末年临安城奢靡成风,词中"船"吴宫"等意象折射末世狂欢下的个体悲剧。

3.词派影响:作为密雅派代表,该作体现吴文英"际转身"章法特点,影响清代常州词派。

---

跨文本参照

1. 与苏轼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比较:

  • 苏词直抒胸臆:"十年生死两茫茫" - 吴词隐晦象征:"瘗玉埋香几番风雨"

    2. 与李清照《声声慢》共鸣:

  • 均以"雁过"承载书信难达之痛
  • 李词侧重个人流离,吴词融合家国飘摇

---

学术争议

1. 主旨分歧:夏承焘主张政治寄托说,叶嘉莹坚持爱情悼亡说。

2. 文本勘误:"歌纨金楼""缕"金缕"异文,涉及服饰考据。

3. 接受史观:明代贬其"涩"清代周济赞其"奇思壮采"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