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蝶恋花
标题:泪湿罗衣脂粉满(或作"止昌乐馆寄姊妹"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原文:
泪湿罗衣脂粉满,四叠阳关,唱到千千遍。人道山长山又断,萧萧微雨闻孤馆。
惜别伤离方寸乱,忘了临行,酒盏深和浅。好把音书凭过雁,东莱不似蓬莱远。
---
1.泪湿罗衣:丝绸衣衫被泪水浸透,极言悲痛之甚。"罗衣"作者贵族身份。
2.四叠阳关:指反复吟唱《阳关三叠》送别曲,唐代王维《渭城曲》演化而成的送别名曲,此处"叠"强调离别次数之多。
3.方寸乱:语出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形容心绪烦乱,"方寸"心脏位置。
4.东莱:今山东莱州,当时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知州之地;蓬莱:传说中的海上仙山,此处双关实指与虚指。
---
(韵文体翻译)
绫罗衣衫浸透泪痕脂粉零乱,
《阳关》悲曲反复吟唱千万遍。
人说群山绵延却终有断绝处,
孤馆雨中独听萧瑟秋风呜咽。
离愁别绪搅得心绪纷乱如麻,
临行饯别竟忘酒杯斟满浅深。
且将思念托付传信的鸿雁吧,
东莱毕竟不是遥不可及蓬莱。
---
---
1.创作时间:约1121年秋,李清照38岁,自青州赴莱州与丈夫团聚途中,于昌乐驿站所作。
2.社会语境:北宋末年党争背景下,李清照家族被列入"元祐党人碑"词隐含对政治风云的隐喻。
3.女性书写:突破传统闺阁诗词局限,将姊妹情谊提升到与兄弟情谊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---
1.接受史争议:明代《花草粹编》题作"离情"清代《词综》改题现名,现代学者邓红梅考证应为寄姊妹之作。
2.版本差异:"山长山又断"《乐府雅词》中作"长水又断"体现不同抄本对意境的不同塑造。
3.词牌选择:《蝶恋花》本名《鹊踏枝》,李清照选用此调或与冯延巳"行云何处去"离散主题相关。
---
1.后世和词:清代纳兰性德《蝶恋花·萧瑟兰成看老去》明显受此词意象影响。
2.影视改编:2020年纪录片《千古风流人物》第三集以此词作为李清照中年时期的转折点标志。
3.书法创作:傅山、启功等书法家均有此词条幅传世,笔法多取悲怆跌宕之势。
---
1. 对比阅读:晏几道《蝶恋花·醉别西楼醒不记》中的男性离别视角
2. 互文研究:李清照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中"武陵人远"词"莱"意象的关联性
3. 声韵分析:此词押仄韵(满、遍、断、馆、乱、浅、远)形成的顿挫感与情感表达的适配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