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2     共 2533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蝶恋花

标题:泪湿罗衣脂粉满(或作"止昌乐馆寄姊妹"

作者:李清照(1084-约1155)

原文

泪湿罗衣脂粉满,四叠阳关,唱到千千遍。人道山长山又断,萧萧微雨闻孤馆。

惜别伤离方寸乱,忘了临行,酒盏深和浅。好把音书凭过雁,东莱不似蓬莱远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解

1.泪湿罗衣:丝绸衣衫被泪水浸透,极言悲痛之甚。"罗衣"作者贵族身份。

2.四叠阳关:指反复吟唱《阳关三叠》送别曲,唐代王维《渭城曲》演化而成的送别名曲,此处"叠"强调离别次数之多。

3.方寸乱:语出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,形容心绪烦乱,"方寸"心脏位置。

4.东莱:今山东莱州,当时李清照丈夫赵明诚任知州之地;蓬莱:传说中的海上仙山,此处双关实指与虚指。

---

三、现代译文

(韵文体翻译)

绫罗衣衫浸透泪痕脂粉零乱,

《阳关》悲曲反复吟唱千万遍。

人说群山绵延却终有断绝处,

孤馆雨中独听萧瑟秋风呜咽。

离愁别绪搅得心绪纷乱如麻,

临行饯别竟忘酒杯斟满浅深。

且将思念托付传信的鸿雁吧,

东莱毕竟不是遥不可及蓬莱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情感结构

  • 上阕:通过"湿"千千遍"等夸张手法,构建出立体化的悲伤场景,微雨孤馆的意象与王维"渭城朝雨"形成反向呼应。
  • 下阕:转折处"好把音书"体现宋词特有的理性节制,符合李清照"别是一家"的词学主张。

# 2. 艺术特色

  • 时空压缩:将送别时(过去)、旅途中(现在)、未来通信(将来)三个时空压缩在44字中。
  • 隐喻系统:"蓬莱"既是地理参照,更暗喻难以逾越的心理距离,与秦观"雾失楼台"曲同工。

---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间:约1121年秋,李清照38岁,自青州赴莱州与丈夫团聚途中,于昌乐驿站所作。

2.社会语境:北宋末年党争背景下,李清照家族被列入"元祐党人碑"词隐含对政治风云的隐喻。

3.女性书写:突破传统闺阁诗词局限,将姊妹情谊提升到与兄弟情谊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
---

六、学术争鸣

1.接受史争议:明代《花草粹编》题作"离情"清代《词综》改题现名,现代学者邓红梅考证应为寄姊妹之作。

2.版本差异:"山长山又断"《乐府雅词》中作"长水又断"体现不同抄本对意境的不同塑造。

3.词牌选择:《蝶恋花》本名《鹊踏枝》,李清照选用此调或与冯延巳"行云何处去"离散主题相关。

---

七、文化影响

1.后世和词:清代纳兰性德《蝶恋花·萧瑟兰成看老去》明显受此词意象影响。

2.影视改编:2020年纪录片《千古风流人物》第三集以此词作为李清照中年时期的转折点标志。

3.书法创作:傅山、启功等书法家均有此词条幅传世,笔法多取悲怆跌宕之势。

---

八、延伸阅读

1. 对比阅读:晏几道《蝶恋花·醉别西楼醒不记》中的男性离别视角

2. 互文研究:李清照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中"武陵人远"词"莱"意象的关联性

3. 声韵分析:此词押仄韵(满、遍、断、馆、乱、浅、远)形成的顿挫感与情感表达的适配度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