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倚危亭。恨如芳草,萋萋刬尽还生。
念柳外青骢别后,水边红袂分时,怆然暗惊。
无端天与娉婷。夜月一帘幽梦,春风十里柔情。
怎奈向、欢娱渐随流水,素弦声断,翠绡香减,那堪片片飞花弄晚,蒙蒙残雨笼晴。
正销凝。黄鹂又啼数声。
```
---
1.危亭:高耸的亭阁,暗含孤独危殆之意
2.刬(chǎn)尽:铲除干净,典出《楚辞》"刬秽草兮"
3.青骢:毛色青白相间的骏马,代指远行男子
4.红袂:红色衣袖,指代女子
5.娉婷:姿态美好,此处指天赐佳人
6.销凝:黯然神伤而凝思的状态
---
(散文式意译)
独倚高亭时,离恨如割不断的芳草,才铲尽又滋生。忆起柳林外策马离别,水畔红袖挥别的场景,至今仍心头震颤。
上天无故赐予这般佳人,曾有月夜帘栊下的幽梦,春风十里的缱绻。奈何欢愉似水逝去,琴弦已断,香帕褪色,更那堪暮色中飞花戏雨。
正怅惘出神,忽闻黄鹂数声啼鸣。
---
全词采用"—回忆—现实"三重时空交织:
构建"—忆—伤—惘"递进:
```
离恨滋生 → 惊忆别离 → 追思欢愉 → 痛感消逝 → 怅望当前
```
---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元祐年间(1086-1093),秦观因党争被贬杭州通判时期
2.词坛地位:
---
对比项 | 秦观《八六子》 | 柳永《雨霖铃》 |
---|---|---|
离别场景 | 春水红袖 | 寒蝉长亭 |
时间处理 | 时空跳跃 | 线性叙事 |
结尾方式 | 鸟啼破静 | 虚拟设想 |
---
1."端天与娉婷"释义:
2.词牌渊源:
---
1. 后世化用案例:
2. 现代传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