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0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词作原文

《苏武慢·雁落平沙》

宋·蔡伸

雁落平沙,烟笼寒水,古垒鸣笳声断。青山隐隐,败叶萧萧,天际暝鸦零乱。楼上黄昏,片帆千里归程,年华将晚。望碧云空暮,佳人何处?梦魂俱远。

忆旧游、邃馆朱扉,小园香径,尚想桃花人面。书盈锦轴,恨满金徽,难写寸心幽怨。两地离愁,一尊芳酒,凄凉危栏倚遍。尽迟留、凭仗西风,吹干泪眼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# 重点词汇注释

1.古垒鸣笳:古代军营中吹奏的胡笳声,暗示战乱背景

2.邃馆朱扉:深院朱门,指昔日繁华居所

3.金徽:琴面上调音的金属标志,代指琴声

4.危栏:高楼的栏杆

# 白话译文

群雁栖落平旷沙洲,寒雾笼罩江面,旧时堡垒的胡笳声渐渐消散。远处青山轮廓模糊,枯叶沙沙作响,天边归鸦零乱飞舞。黄昏独上高楼,遥望孤帆驶向千里归途,惊觉岁月将暮。碧云合拢的暮色里,思念的人身在何方?连梦魂都难抵达远方。

追忆往昔同游:那深院朱门、花园小径,仍记得桃花映照的容颜。纵有写满锦帛的书信、弹遍琴弦的怨恨,也难倾诉心中幽怨。分隔两地的愁绪,只能借酒浇愁,将高楼栏杆倚遍。久久徘徊中,任凭西风,吹干含泪的双眼。

---

文学赏析

# 意象体系分析

  • 自然意象群:雁阵、寒水、败叶、暝鸦构成萧瑟秋景
  • 人文意象群:古垒、危栏、锦轴、金徽暗示贵族生活
  • 时空对照:眼前暮色与记忆中的"桃花人面"强烈反差

# 艺术特色

1.双线结构:上片写实景触发离愁,下片追忆旧游强化情感

2.声画结合:"笳声断""叶萧萧"构成听觉画面

3.典故化用:暗含崔护"人面桃花"典故而不着痕迹

---

历史背景

# 创作年代考据

此词应作于南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),当时蔡伸作为主战派官员,目睹朝廷偏安江南,词中"垒鸣笳"暗指抗金前线战事。

# 词人生平关联

蔡伸为北宋名臣蔡襄之孙,出身士族却经历靖康之变,词中"两地离愁"或隐喻北宋旧臣对故都汴京的思念。

---

词学价值

1.承前启后:延续柳永慢词铺叙手法,又开姜夔清空词风

2.情感范式:确立"秋景—离愁—忆旧"婉约词经典结构

3.版本流变:现存最早见于《友古居士词》,明代《花草粹编》有异文校勘

---

延伸解读

# 比较研究

  • 与范仲淹《渔家傲》相较:同写边塞秋景,蔡词更重个人情思
  • 与吴文英词比较:虽同属婉约派,蔡词语言更显疏朗

# 文化影响

清代常州词派张惠言在《词选》中特别标注此词"托意深微"现代学者叶嘉莹认为其"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