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19     共 2530 浏览

一、诗文标题与作者

标题:"寄韩谏议注"表明此为杜甫写给友人韩注的寄赠诗。韩注曾任谏议大夫,后隐居岳阳,诗中"议"既指官职又暗含讽喻时政之意。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,此诗作于大历元年(766)秋,时杜甫流寓夔州,身处困顿仍心系国事。

---

二、原文与分段注释

原文

> 今我不乐思岳阳,身欲奋飞病在床。

> 美人娟娟隔秋水,濯足洞庭望八荒。

> (中略)

> 美人胡为隔秋水,焉得置之贡玉堂。

关键注释

1."美人":喻指韩注,典出《离骚》,象征德才兼备之士

2."鸿飞冥冥":化用《法言》典故,暗喻韩注避世高洁

3."京群帝":借道教意象讽刺朝廷权贵群聚北斗(象征帝王),与韩注的隐逸形成对比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首四句译:

"我郁郁寡欢思念岳阳,病体困卧床榻却想振翅飞翔。

那品德高洁的友人隔秋水相望,在洞庭洗足眺望着天地八荒。"

末四句译:

"贤士为何要隐居秋水之畔?怎能不让他重返朝堂献策安邦?"

---

四、结构赏析

全诗可分四段:

1.思念之忧(1-6句):以"在床"与"思岳阳"对照,奠定忧思基调

2.仙界讽喻(7-12句):用"京"北斗"意象影射朝廷腐败

3.历史比附(13-18句):以张良喻韩注,赞其功成身退的智慧

4.劝仕之愿(19-22句):借"周南留滞"表达人才起用的期待

---

五、艺术特色

1.楚骚遗韵

  • "美人"秋水"等意象继承《离骚》香草美人传统
  • "濯足洞庭"用《楚辞·渔父》的隐逸典故

    2.双重隐喻

  • 表面写仙道境界,实则暗讽现实政治
  • "腥腐餐枫香"拒绝同流合污的高洁

    3.声律创新

  • 七古体裁中融入骈散交错句式,如"芙蓉旌旗烟雾落"铺陈

---

六、扩展说明

历史背景

此诗反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人才凋敝的现状。韩注类似张良的遭遇,实为杜甫对肃宗朝排挤贤臣的批判。

文学史地位

清代学者评为"登屈宋之堂"是杜甫将政治讽喻与个人抒情结合的典范。现存杜甫手书此诗的碑刻,可见其重视程度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