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50     共 2529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

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

辛弃疾
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。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#注释

1.郁孤台:今江西赣州名胜,唐代李勉曾登台北望长安,称"在魏阙"后改名"阙台"2.行人泪:指金兵南侵时流离失所的百姓血泪。

3.长安:借指北宋都城汴京(今开封),象征中原故土。

4.鹧鸪:鸟名,啼声似"不得也哥哥"暗喻收复失地的艰难。

#白话译文

郁孤台下奔涌的赣江水,流淌着多少难民的泪水。举目眺望北方故都,可惜被重重青山阻隔视线。

青山能遮挡视线,却拦不住江水东流。暮色中我独立江边愁绪万千,深山里传来鹧鸪哀鸣。

---

三、艺术赏析

#1. 意象的双重象征

  • "江水"与"行人泪":以江水喻历史长河,泪水沉淀民族苦难,虚实相生。
  • "":既写实景,又隐喻主和派的政治阻碍,与"流水"抗争性对比。

#2. 情感递进结构

上阕由""""展现忧国,下阕从"不住"到"愁余"愤懑,末句以鹧鸪声收束,留下绵长余韵。

#3. 语言风格

全词用典无痕(如"望长安"化用杜甫诗句),白描中见深沉,符合辛词"肠似火,色貌如花"质。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1. 创作时空坐标

此词作于1175-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。造口(今江西万安)是1129年金兵追击隆祐太后的战场,词人触景生情。

#2. 南宋政局映射

  • "望长安":反映孝宗朝北伐失败后,主战派被压制的社会心态。
  • "鹧鸪声":暗指朝廷对辛弃疾等主战将领的猜忌与打压。

---

五、延伸阐释

#1. 词牌选择深意

《菩萨蛮》本为柔婉曲调,辛弃疾以刚健笔力破格创作,体现"健笔写柔情"的革新精神。

#2. 后世评价辑录

- 清代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:"慷慨生哀,极悲郁之致。"- 梁启超评:"词寄托遥深,非寻常登临之作。"####3. 地理人文考证

现代学者考据认为"造口壁"赣江沿岸某处岩壁,辛弃疾可能在此处理过剿匪政务,词中"愁"含地方治理之思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