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4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曲牌名:殿前欢

作者:乔吉(元代)

原文

> 凤凰台,浮云西北来。

> 十二阑干倚遍,骨冷魂清。

> 月明中,把酒问青天,

> 天不语,光转玉绳低。

> 叹人生,能几许清风?

> 便做道、三千丈游丝,

> 系不住、西飞白日。

二、注释与译文

1.凤凰台:典出南朝宋刘义庆《幽明录》,此处借指登高怀古之地。

2.十二阑干:形容栏杆曲折繁多,暗喻思绪纷杂。

3.玉绳:星名,泛指星辰。

4.游丝:飘荡的蛛丝,喻指虚渺的时光。

白话译文

登上凤凰台,见浮云自西北飘来。反复徘徊倚靠栏杆,寒意透骨而神志清明。月夜举杯问天,苍天静默,唯见星辰低垂。慨叹人生能享几多清风?即便有三千丈游丝,也难拴住西沉的太阳。

三、文学赏析

1.意象运用

  • "浮云"绳"等天文意象构成苍茫意境
  • "丝"白日"形成虚实对比,强化时光流逝感

    2.情感表达

    通过"骨冷魂清"叹人生"等词句,展现元代文人特有的孤高与虚无感。

    3.艺术手法

    采用"景截情"的典型元曲写法,末句夸张比喻深化主题。

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:约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时值元代中期社会矛盾加剧。

2.作者境遇:乔吉终生未仕,此曲反映其"沉抑下僚"的文人普遍心态。

3.文学地位:代表元代散曲"清丽派"巅峰,被《全元散曲》列为乔吉代表作。

五、延伸解读

1.与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对比

  • 同题异旨:李白抒家国情怀,乔吉写个体生命感悟
  • 艺术差异:唐诗重气象,元曲尚机趣

    2.哲学内涵

    体现道家"相参",暗含对生命有限的禅意思考。

    3.后世影响

    清代朱彝尊《词综》评其"曲家三昧"学者视为研究元曲心境的重要文本。

六、版本考据

现存主要见于:

- 明·臧晋叔《元曲选》

- 隋树森《全元散曲》

- 各家校注本字词略有出入,如"冷魂清"或作"清骨冷"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