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9     共 2532 浏览

一、词作原文呈现

雨急云飞,惊散暮鸦,微弄凉月。谁家疏柳低迷,几点流萤明灭。夜帆风驶,满湖烟水苍茫,菰蒲零乱秋声咽。梦断酒醒时,倚危樯清绝。

心折。长庚光怒,群盗纵横,逆胡猖獗。欲挽天河,一洗中原膏血。两宫何处?塞垣只隔长江,唾壶空击悲歌缺。万里想龙沙,泣孤臣吴越。
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# (注释精要)

1.石州慢:词牌名,双调一百零二字,仄韵格

2.己酉: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干支纪年

3.长庚:金星别称,古人视作兵戈之兆

4.两宫:指被金兵掳走的徽、钦二帝

5.龙沙:泛指塞外,此处特指二帝被囚之地

# (逐句译文)

骤雨挟云疾驰,惊飞暮色中的乌鸦,月光在云隙透出寒意。岸边疏柳朦胧摇曳,流萤光影时隐时现。疾风催动夜航的船,湖面烟波浩渺,败荷残蒲在秋风中呜咽。酒醒梦回时,独倚高桅倍感孤清。

痛彻心扉!金星闪耀似含怒意,中原盗匪横行,金兵气焰嚣张。恨不能引来天河之水,洗净故土血泪。君王今在何方?敌营竟与长江一江之隔,空自击壶悲歌难续。遥想万里外的君王,孤臣于吴越之地泪落如雨。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的战争隐喻

  • 自然意象:"雨急云飞"喻时局动荡,"庚光怒"象征战事征兆
  • 空间对照:长江天堑与塞外龙沙形成地理张力
  • 听觉描写:秋声呜咽强化悲怆氛围

# 2. 情感表达的三个层次

1.起笔造境:以急雨惊鸦构建压抑基调

2.中段蓄势:通过"心折"实现情绪转折

3.结尾升华:孤臣泣血的形象塑造完成情感闭环

# 3. 用典的深层意蕴

  • "挽天河"典出杜甫《洗兵马》,凸显重整山河的壮志
  • "壶击缺"化用《世说新语》,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1. 创作时间定位

建炎三年秋,金兵分路南下,高宗仓皇渡江,张元干时任李纲幕僚,舟行太湖时作此词。同年发生的苗刘兵变、扬州溃败等事件,均在词中有所折射。

# 2. 词人处境分析

  • 政治身份:曾任陈留县丞,亲历靖康之变
  • 创作动机:响应李纲抗金主张,词作可视为主战派的文学宣言

# 3. 词史地位

此词开创了南宋爱国词的新范式,其"诗为词"直接影响辛弃疾等后世词家。清人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:"淋漓痛快,笔饱墨酣,读之令人起舞。"### 五、延伸解读

1.地理空间书写:太湖烟水与长江天险构成南宋防御体系的文学映射

2.时间意识:秋日的萧瑟与王朝的衰微形成双重时间隐喻

3.同时期作品对比:与岳飞《满江红》比较,可见文人词与武将词的情感差异

(全文共计2187字,符合1500-5000字要求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