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4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原曲文本

```

殿前欢·登江山第一楼

拍阑干。雾花吹鬓海风寒。

浩歌惊得浮云散。细数青山。

指蓬莱一望间。纱巾岸。

白鹤飞下难。见雪浪翻。

```

二、词语注释

1.拍阑干:以手拍击栏杆,表现登高时的激越情怀

2.雾花吹鬓:海雾凝结的水珠打湿鬓发

3.纱巾岸:古代文人束发的纱巾被风吹起

4.蓬莱:此处双关,既指真实岛屿,又喻仙境

5.白鹤难飞:极言楼阁之高,仙鹤也难以抵达

三、白话译文

(逐句对应翻译)

拍击着高楼栏杆,海雾凝珠打湿鬓发寒风刺骨。

放声高歌惊散漫天浮云,细数远方连绵青山。

遥指蓬莱仙岛仿佛近在眼前,头上纱巾被风掀起。

白鹤也难以飞上这般高处,但见雪白浪涛翻滚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空间建构艺术

  • 垂直维度:通过"阑干"鹤难飞"建立通天意象
  • 水平维度:"指蓬莱"数青山"形成海上仙山视野
  • 动态描写:"雾花吹鬓"浪翻"空间流动感

# 2. 情感表达层次

  • 表层:描写登临快意(浩歌、拍栏)
  • 深层:蕴含仕途感慨(纱巾岸象征文人身份)
  • 终极:宇宙意识觉醒(浮云、蓬莱的永恒意象)

# 3. 音韵特色

  • 选用"寒、散、山、岸、难、翻"等开口韵
  • 三字句与七字句交错,形成跌宕节奏
  • "得"见"入声字制造顿挫感

五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年代推定:约作于元至顺年间(1330-1333),张可久任江浙行省掾史时

2.江山第一楼考据:应为浙江镇海招宝山上的望海楼,明代《四明谈助》有载

3.元代文人境遇:科举停废使文人转向曲词创作,此曲暗含"蓬莱可望不可即"的仕途隐喻

六、延伸解读

1.与唐宋登临诗比较

  • 不同于杜甫"眦入归鸟"的写实
  • 近似李白"手可摘星辰"的夸张
  • 独创"花吹鬓"的感官描写

2.道教元素解析

  • 蓬莱、白鹤均为道教符号
  • 反映元代全真教盛行对文坛的影响
  • "云散"合《清静经》"澄心遣欲"思想

3.后世评价

- 明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瑶天笙鹤" - 清李调元称此曲"得海天苍茫之神" - 近人吴梅认为"字运意,俱有法度"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