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双调】青杏子·骋怀
*马致远*
花月酒家楼,可追欢亦可悲秋。悲欢聚散为常事,明眸皓齿,歌莺舞燕,各逞风流。
[幺篇] 骄马吟鞭,我是个酒社诗坛小状元。舞裙歌扇,伴着个风花雪月玉天仙。暗消磨尽绿鬓朱颜。
重点词汇解析:
白话译文:
上阕:在繁华的酒楼中赏花观月,既可纵情欢乐也能感伤秋意。悲欢离合本是人间常态,那些明眸皓齿的歌女,如莺燕般起舞,各自展现着风流姿态。
下阕:骑着骏马挥动吟鞭,我自诩为诗酒场中的魁首。与手持舞扇的歌女相伴,共度这风花雪月的时光,不知不觉间青春容颜已悄然消逝。
1.结构艺术:
采用双调联章体,上阕写客观景象,下阕转主观抒情,形成"物我交融"经典元曲结构。"幺篇"重复句式强化了时光流逝的怅惘感。
2.意象体系:
3.情感张力:
表面写纵情诗酒的放达,实则暗含"人生几何"焦虑,末句"暗消磨尽"字将狂欢表象下的生命危机感和盘托出。
1.元代文人处境:
创作于元贞大德年间(1295-1307),此时科举停废,汉族文人多沉抑下僚,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,曲中"小状元"称实为对功名无望的补偿心理。
2.青楼文化影响:
元代妓乐业发达,《青楼集》记载当时名妓多通文墨,曲中"玉天仙"形象折射出文人与艺妓的共生关系。
1.与关汉卿对比:
同写市井生活,关氏《不伏老》激烈直白,马曲则含蓄隽永,体现"豪放派""丽派"差异。
2.词曲演变脉络:
继承苏轼《定风波》"诗酒趁年华"的旷达,又发展出元曲特有的世俗化表达,为明代散曲《桂枝儿》等市井小令的先声。
1.生命意识的超前性:
对及时行乐与生命焦虑的双重书写,与存在主义"向死而生"哲学形成跨时空呼应。
2.城市文学范本:
较早记录商业都市中的文人生态,对研究中国古代市民文学具有标本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