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2     共 2527 浏览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临江仙

标题:梦后楼台高锁

作者:北宋·晏几道

原文

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。

去年春恨却来时,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。

记得小蘋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

琵琶弦上说相思,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

---

二、注释详析

1.词牌溯源

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名,双调五十八字,晏几道此作为标准体式。据《钦定词谱》记载,该词牌多用于抒写人生感慨。

2.关键意象注解

  • "台高锁":象征富贵生活的消逝,《唐宋词选》注为"旧日欢宴场所的荒凉"
  • "心字罗衣"宋代女子服饰样式,一说为衣领曲如心字,一说为熏香图案
  • "彩云"化用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"只愁歌舞散,化作彩云飞"喻指歌女小蘋

3.特殊语法现象

"却来时"宋人口语,表示"来到";"相思"""活用为"传达、表达"。

---

三、白话译文

(逐联对应翻译)

从梦境醒来只见楼台紧锁,酒意消退唯余帘幕低垂。

去年春天的离愁再次侵袭,人在落花中独自伫立,细雨中双燕翩飞。

依然记得初遇小蘋的情景,她穿着绣有心字纹的罗衣。

琵琶弦上倾吐着相思情意,当年见证的明月仍在,曾映照她如彩云般归去的身影。

---

四、文学赏析

1.时空结构艺术

全词构建三重时空维度:

  • 现实时空(酒醒时分的孤寂)
  • 回忆时空(去年春天的离别)
  • 深层记忆(与小蘋的初遇)

    通过""意象贯穿时空,形成环形叙事结构。

2.对仗美学

下阕"琵琶弦上说相思"与"当时明月在"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联动,叶嘉莹指出此为"词中最精妙的感官呼应"3.情感张力

末句"曾照彩云归"乐景写哀情,与开篇"楼台高锁"闭合的情感回路,体现晏几道"语皆有味,浅语皆有致"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)的语言特质。

---

五、历史语境

1.创作背景

据《小山词自序》记载,此词作于熙宁七年(1074年)晏几道家道中落期间,词中"小蘋"友人家歌女,反映宋代文人与乐伎的交往常态。

2.文学史定位

该词代表北宋婉约词巅峰成就:

  • 继承花间派精工传统
  • 突破"词为艳科"局限
  • 开创"小说笔法入词"先河(夏承焘《唐宋词欣赏》)

3.版本流变

现存最早见于南宋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,明代毛晋汲古阁本与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本存在"帘幕""幕"异文争议。

---

六、延伸阐释

1.接受史研究

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结句何等蕴藉,较《鹧鸪天》'彩袖殷勤'更进一层。"学者龙榆生则认为此词"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"。

2.跨艺术比较

与李商隐《无题》诗的比较:

  • 同写追忆之情
  • 晏词更重场景再现
  • 李诗更擅意象叠加

3.当代价值

该词展现的"记忆重构",为现代创伤文学理论提供古典范例,其时空处理手法对王家卫电影叙事产生深远影响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