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临江仙
标题:梦后楼台高锁
作者:北宋·晏几道
原文:
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。
去年春恨却来时,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。
记得小蘋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
琵琶弦上说相思,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
---
1.词牌溯源
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名,双调五十八字,晏几道此作为标准体式。据《钦定词谱》记载,该词牌多用于抒写人生感慨。
2.关键意象注解
3.特殊语法现象
"却来时"宋人口语,表示"来到";"相思"""活用为"传达、表达"。
---
(逐联对应翻译)
从梦境醒来只见楼台紧锁,酒意消退唯余帘幕低垂。
去年春天的离愁再次侵袭,人在落花中独自伫立,细雨中双燕翩飞。
依然记得初遇小蘋的情景,她穿着绣有心字纹的罗衣。
琵琶弦上倾吐着相思情意,当年见证的明月仍在,曾映照她如彩云般归去的身影。
---
1.时空结构艺术
全词构建三重时空维度:
通过""意象贯穿时空,形成环形叙事结构。
2.对仗美学
下阕"琵琶弦上说相思"与"当时明月在"形成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联动,叶嘉莹指出此为"词中最精妙的感官呼应"3.情感张力
末句"曾照彩云归"乐景写哀情,与开篇"楼台高锁"闭合的情感回路,体现晏几道"语皆有味,浅语皆有致"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)的语言特质。
---
1.创作背景
据《小山词自序》记载,此词作于熙宁七年(1074年)晏几道家道中落期间,词中"小蘋"友人家歌女,反映宋代文人与乐伎的交往常态。
2.文学史定位
该词代表北宋婉约词巅峰成就:
3.版本流变
现存最早见于南宋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,明代毛晋汲古阁本与清代《四库全书》本存在"帘幕""幕"异文争议。
---
1.接受史研究
清代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评:"结句何等蕴藉,较《鹧鸪天》'彩袖殷勤'更进一层。"学者龙榆生则认为此词"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"。
2.跨艺术比较
与李商隐《无题》诗的比较:
3.当代价值
该词展现的"记忆重构",为现代创伤文学理论提供古典范例,其时空处理手法对王家卫电影叙事产生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