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6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名:红绣鞋(中吕宫)

作者:贯云石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```

挨着靠着云窗同坐,偎着抱着月枕双歌。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。四更过情未足,情未足夜如梭。天哪,更闰一更儿妨甚么!

```

---

注释与白话译文

重点词汇解析

1.云窗:雕饰云纹的窗棂,暗指闺阁雅致

2.月枕:月光映照的瓷枕,隐喻良宵苦短

3.四更过:古代夜间报时制度,四更约凌晨1-3点

现代汉语译文

(恋人)紧贴着在云纹窗边并肩而坐,相拥在月光浸染的枕畔对唱情歌。听着更鼓、数着时辰、愁着分离、怕着天明,转眼已过四更天。四更虽过却情意未尽,情意未尽而长夜已如飞梭流逝。苍天啊,再闰一更时辰又有何妨!

---

文学赏析

艺术特色

1.叠字修辞:连续使用八个"",形成急促韵律,模拟热恋中患得患失的心理节奏

2.时间意象:通过"更"夜如梭"等时间符号,构建出"愉嫌夜短"经典意境

3.大胆抒情:末句直呼"天哪"传统文人曲作的含蓄表达

情感层次

- 肉体亲近(挨靠偎抱)→ 精神共鸣(同坐双歌)→ 时间焦虑(愁怕更鼓)→ 终极祈求(闰更幻想)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创作年代:约元武宗至大年间(1308-1311年),贯云石辞官归隐杭州时期

社会语境

  • 元代科举中断,文人转向市井创作
  • 青楼文化兴盛,爱情题材散曲流行
  • 贯云石作为维吾尔族曲家,融合了西域热烈直白的抒情传统

曲牌源流

《红绣鞋》原名《朱履曲》,初见于《阳春白雪》散曲集,多用于表现闺怨或艳情

---

跨文本比较

1.与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对比

  • 同写幽会:"软玉温香抱满怀"(王实甫)
  • 差异:贯作更侧重心理时间的延展性

2.与关汉卿《一半儿》对比

  • 同用口语:"你个俏冤家"关汉卿)
  • 差异:贯云石的呼告更具天人对话的哲学意味

---

学术争议点

1."闰更"解

  • 传统观点:对自然时间的僭越幻想
  • 新锐观点:隐喻元朝历法改革中的"授时历"

2.民族特质争论

- 有学者认为末句的直抒胸臆体现了草原民族的性格烙印

---

文化影响

1.后世化用

  • 明末《山歌》中"五更调"创作范式
  • 当代作家白先勇《游园惊梦》的时间焦虑描写

2.戏曲改编

2012年北方昆曲剧院曾改编为折子戏,强化了肢体语言的叙事功能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