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5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篇名与原文

篇名:《泉水》

作者:无名氏(《诗经》十五国风·邶风篇)

原文

```

毖彼泉水,亦流于淇。有怀于卫,靡日不思。

娈彼诸姬,聊与之谋。出宿于泲,饮饯于祢。

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。问我诸姑,遂及伯姊。

出宿于干,饮饯于言。载脂载舝,还车言迈。

遄臻于卫,不瑕有害?我思肥泉,兹之永叹。

思须与漕,我心悠悠。驾言出游,以写我忧。

```

二、词语注释

1.毖(bì):通""涌流貌

2.:卫国水名,今河南淇河

3.娈(luán):美好貌

4.泲(jǐ)/祢(nǐ)/干/言:均属卫国地名

5.载脂载舝(xiá):给车轴涂油插销

6.遄(chuán)臻:快速到达

7.肥泉/须/漕:卫国故地名称

三、白话译文

那涌动的泉水啊,最终汇入淇水。我怀念卫国故土,没有一日不思念。

那些美好的姬姓姐妹,且与她们商议归计。当初出嫁宿于泲地,饯行饮酒在祢邑。

女子出嫁远行,从此远离父母兄弟。问候我的姑姑们,还有亲爱的长姊。

回程住宿在干地,设宴饯别于言邑。涂好车油插稳轴,调转车头向故里。

快快回到卫国去,该不会有什么妨害?我思念肥泉故地,在此长叹不已。

想起须邑与漕邑,忧思绵绵无绝期。且驾车出去漫游,借此排解心中郁积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(1)结构艺术

全诗四章采用复沓手法,通过"宿-饮饯"的对称结构(第二章泲/祢、第四章干/言),形成时空回环的叙事效果。末章"言出游"首章"怀于卫"构成情绪闭环。

(2)意象系统

  • 泉水意象:以动态的泉水流动暗喻思归之情不可遏制
  • 车马意象:"载脂载舝"还车"六处交通工具描写,强化归途的迫切感
  • 地理意象:连续出现七个卫国地名,构建记忆中的故土坐标系

(3)情感表达

开创"归诗"的抒情范式,通过三个情感层次递进:

① 物理空间的阻隔(远父母兄弟)

② 时间维度的断裂(问诸姑伯姊)

③ 心理距离的焦虑(不瑕有害)

五、历史背景

1. 创作年代

据《毛诗序》记载,本诗应作于卫懿公九年(公元前660年)狄人灭卫后,许穆夫人等卫国贵族流亡时期。考古发现印证诗中"""确为卫国东迁前的旧都。

2. 作者考辨

汉代郑玄笺注认为系"卫女思归"之作,现代学者钱穆考证可能为许穆夫人早期作品。值得注意的是:

  • 诗中"姬"卫国姬姓宗族特征
  • "问姑及姊"反映周代贵族女性的交际规范
  • 车驾规格符合诸侯夫人礼制

六、文化阐释

1. 周代婚俗见证

"女子有行"四句完整呈现春秋时期贵族联姻程序:

① 婚前占卜(见于金文记载)

② 泲地"出宿"婚前隔离仪式)

③ 祢邑"饮饯"(宗庙告祭)

2. 水系文化隐喻

诗中淇水、肥泉等六处水系描写,与《卫风·氓》《鄘风·桑中》共同构成卫国诗歌的水系符号系统,反映黄河下游文明的亲水特征。

七、比较研究

1.与《载驰》关联:许穆夫人另一作品同样出现"马悠悠"至于漕"表述,可互为注脚

2.与《竹竿》对比:同属卫风怀归主题,但《泉水》更侧重行动规划,《竹竿》偏重心理描写

3.对后世影响:王维《渭川田家》"即此羡闲逸,怅然吟式微"化用本诗结句手法

八、争议问题

1."不瑕有害"

- 传统解为"不有害"反诘句)

- 闻一多考释应为"暇顾及祸害"陈述句)

2.创作动机分歧

- 朱熹《诗集传》主张"女媵于诸侯"说

- 现代出土楚简显示可能为政治流亡者的寄托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泂酌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泮水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