篇名:《良耜》
作者:无名氏(收录于《诗经·周颂》)
原文:
畟畟良耜,俶载南亩。播厥百谷,实函斯活。
或来瞻女,载筐及筥。其饟伊黍,其笠伊纠。
其镈斯赵,以薅荼蓼。荼蓼朽止,黍稷茂止。
获之挃挃,积之栗栗。其崇如墉,其比如栉。
以开百室,百室盈止。妇子宁止,杀时犉牡。
有捄其角,以似以续,续古之人。
---
1.畟畟(cè):形容耜刃锋利貌
2.俶(chù)载:始事于,开始耕作
3.函活:蕴含生机
4.筥(jǔ):圆形竹器
5.镈(bó):锄类农具
6.挃挃(zhì):收割声
7.犉(chún)牡:黄色公牛(祭祀用)
---
锋利的耜具,在南亩开始耕作。
播撒各类谷物,种子蕴含生机。
有人前来探望,提着筐篮装黍饭。
斗笠编织精致,锄具铲除杂草。
杂草腐烂作肥,黍稷茁壮生长。
收割沙沙作响,堆积高高耸立。
粮垛如城墙高,排列似梳齿密。
打开百间仓房,仓房堆满粮食。
妻儿获得安宁,宰杀祭祀黄牛。
牛角弯弯向上,延续古老传统。
---
1.农事史诗性:全篇23句构成完整的农耕叙事链,从备耕到祭祀形成闭环结构
2.感官描写:
3.宗教意识:末三句体现"报田祖"原始宗教观念,通过"古之人"传统继承
---
1.西周农业革命:
2.祭祀制度:
1.农具演变:
2.后世影响:
---
1.创作年代:
2."续古之人":
---
1.农业文化遗产:2016年被列入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》诗经篇目
2.生态智慧:"荼蓼朽止"体现循环农业思想
3.语文教育: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《诗经选读》指定篇目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