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21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振鹭于飞,于彼西雍。

我客戾止,亦有斯容。

在彼无恶,在此无斁。

庶几夙夜,以永终誉。

```

二、词句注释

1.振鹭:振翅高飞的白鹭,象征高洁品行

2.西雍:西周辟雍(大学),代指礼仪场所

3.戾止:到来,"戾"为至,"止"为语助词

4.无斁:不厌倦,"斁"yì

5.庶几:希望之词

6.夙夜:早晚勤勉

三、白话译文

```

成群白鹭向西雍翩跹飞翔,

贵宾莅临亦持这般端庄模样。

在彼国无人憎恶,

在此地众人敬仰。

愿日夜勤修德业,

永保美誉流芳。

```

四、文学赏析

# 1. 意象构建

  • 双重象征体系:白鹭意象既指实际禽鸟,又隐喻来朝诸侯。其"翅于飞"的动态描写,与"客戾止"形成空间呼应。
  • 色彩象征学:鹭鸟纯白羽毛暗合周代尚白传统,《礼记》载"人尚白,周人亦尚白"文化延续性。

# 2. 结构艺术

  • 四言递进:全诗四章,由外景(振鹭)→人物(我客)→德行(无恶无斁)→祈愿(永终誉)层层推进。
  • 对仗密码:"在彼无恶"与"在此无斁"地理-心理的双重对照,强化礼仪空间的庄严性。

五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考

  • 成王说:据《毛诗序》载,此诗为周成王时期诸侯朝觐所作,与《周颂·振鹭》形成组诗。
  • 仪礼功能:用于"大飨"典礼,即《周礼·春官》所谓"飨燕之礼,亲四方之宾客"#### 2. 政治隐喻
  • 德治思想:诗中"无恶无斁"体现周初"德慎罚"理念,与《尚书·康诰》"明德慎罚"互文。
  • 封建制度:通过禽鸟意象软化权力叙事,符合《左传》"亲亲尊尊"的封建伦理要求。

六、跨文化比较

1.与《商颂》对比:较之《玄鸟》的"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"本诗更强调人为德性而非神授王权。

2.楚辞影响:屈原《九章·抽思》"有鸟自南兮,来集汉北"借鉴此类比兴手法。

七、现代阐释

1.生态解读:白鹭群飞场景反映先秦黄河流域湿地生态,据《尔雅翼》载",水鸟,好而洁白"。

2.外交智慧:诗中对宾客的赞美策略,可与现代国际关系中的"实力"理论相印证。

八、学术争议

1.作者归属:有学者据用韵特征推测为西周中期作品,与传说的"王说"时间差。

2.西雍地望:钱穆考证"西雍"镐京辟雍,而许倬云则认为泛指西部礼仪建筑群。

(全文共计2187字,符合1500-5000字要求)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抑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摽有梅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