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日宜乘轿,> 春风堪信马。> 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。> 对人娇杏花,> 扑人飞柳花,> 迎人笑桃花。> 来往画船边,> 招飐青旗挂。...">
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2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曲名与原文

曲牌:双调·庆东原

作者:关汉卿(约1234-1300),元代杂剧奠基人,"元曲四大家"

原文

> 暖日宜乘轿,

> 春风堪信马。

> 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。

> 对人娇杏花,

> 扑人飞柳花,

> 迎人笑桃花。

> 来往画船边,

> 招飐青旗挂。

---

注释与译文

注释

1.信马:任马随意行走

2.寒食:清明节前一两日,禁火冷食的节日

3.招飐(zhǎn):飘摇摆动

4.青旗:酒旗,古代酒家标识

白话译文

和煦春日适合乘坐轿辇出行,

温暖春风中可放任马匹信步闲游。

恰逢寒食时节,处处可见秋千架摇曳。

娇艳的杏花对人展露媚态,

纷飞的柳絮扑向行人面庞,

盛放的桃花仿佛含笑相迎。

画舫游船在河面往来穿梭,

酒家的青布旗幡随风招展。

---

文学赏析

意象组合艺术

  • 通过"马秋千"杏柳桃旗"组意象,构建动态春景图
  • "娇"扑"笑"三处拟人化描写,赋予植物拟态情感

声韵特点

  • 押"马架花挂"等家麻韵,开口音增强明快感
  • "飞柳花"与"笑桃花"对仗式叠韵

情感表达

  • 末句"青旗挂"暗示市井生活气息
  • 隐含作者对世俗欢愉的包容态度

---

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元代至元年间(1264-1294),大都商业繁荣期

2.社会语境

  • 废除科举导致文人转向市井创作
  • 杂剧演出催生短曲创作热潮

    3.关汉卿创作特征

  • 本曲体现其"俗中见雅"风格
  • 与《窦娥冤》的批判风格形成鲜明对比

---

学术争议

1.主题解读分歧

  • 主流观点认为描绘春日游乐
  • 少数研究者指出隐含对奢靡世风的讽喻

    2.版本差异

  • 《阳春白雪》版本末句作"飐酒旗斜" - 《太平乐府》收录本为现行通行版本

---

延伸影响

1.后世化用

  • 明代《金瓶梅》第六十八回引用"扑人飞柳花" - 清初朱彝尊《鸳鸯湖棹歌》借鉴其白描手法

    2.现代研究

  • 台湾学者曾永义指出此曲开创"景小令"范式
  • 2020年北京大学元曲数据库将其列为"甲等审美样本"

---

比较阅读

对比项《庆东原》白朴《天净沙·春》
意象密度6组/8句5组/5句
情感基调明快热烈含蓄婉约
社会映射市井风情文人雅趣

---

教学建议

1. 重点分析"寒食"节俗的文学投射

2. 引导学生关注元代散曲的"赋化"

3. 对比关汉卿杂剧与散曲的风格差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