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牌名:洞仙歌
标题:冰肌玉骨(序: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余,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...)
作者:北宋·苏轼
原文: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---
【上阕】
冰雪般的肌肤玉雕般的骨,天生透着清凉不染汗香。水上宫殿微风吹过,暗香弥漫堂皇。绣帘轻挑时,一痕明月偷看佳人模样,伊人尚未入眠,斜靠枕上金钗横插云鬓散乱。
【下阕】
起身执她纤纤素手,庭院里万籁俱寂,偶见流星划过银河苍茫。试问夜色已有多深?原来三更钟响,月光渐淡,北斗低垂转向。只是屈指计算秋风何时重来,却不料年华已在暗处偷偷换样。
---
---
元丰五年(1082年)作于黄州,时年苏轼47岁,正值"乌台诗案"思想成熟期。词中"西风"或暗喻政治气候转变期待。
---
1.道教元素:"冰肌玉骨"《庄子·逍遥游》"肌肤若冰雪"至人形象
2.佛教影响:"流年偷换"《金刚经》"露亦如电"的无常观
3.比较文学:与但丁《新生》中贝雅特丽齐形象形成东西方"永恒女性"对话
---
1. 词牌归属问题:明代杨慎《词品》质疑非东坡所作
2. 政治隐喻说:近人龙榆生认为"西风"暗指王安石变法集团
3. 女性主义解读:当代学者提出"窥视的宫廷女性"视角批判
(全文共计2178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