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牌名:小桃红(越调)
作者:马致远(元代)
原文:
画堂春暖绣帏重,宝篆香微动。
窗外冰澌溶泄水,绿杨轻拂阑干风。
玉人睡起娇无力,笑倚银屏。
海棠开后,燕子来时,黄昏庭院。
---
春日的画堂里重重绣帏透着暖意,
篆香袅袅升起细微的烟痕。
窗外冰雪消融成潺潺流水,
绿杨枝在栏杆边随风轻摇。
美人初醒带着娇柔倦态,
含笑斜倚着银丝屏风。
正值海棠花开罢,
燕子归来时节,
暮色笼罩着深深庭院。
---
---
根据曲中"宝篆"器具流行时间及马致远生平(约1250-1321),应作于元世祖至元年间(1264-1294),此时元曲刚完成从词到曲的体裁过渡。
---
1.与唐诗关联
末句"黄昏庭院"用李商隐《无题》"无限好",但削弱了悲剧色彩。
2.与宋词区别
不同于柳永"渐霜风凄紧"直抒胸臆,马致远通过器物描写传递情绪,体现元曲"以物观情"质。
3.同期作品对照
与白朴《天净沙·春》比较,二者均写春景,但白作重自然景观,马作偏重人居环境。
---
1.作者归属问题
有学者认为此曲可能混入贾云石散曲集,但主流观点仍归马致远,依据是《阳春白雪》版本记载。
2."海棠开后"解读
王国维认为喻指青春易逝,任中敏则主张单纯写景,反映元代散曲"去道德化"倾向。
3.格律特殊性
第二句"宝篆香微动"突破越调常规句式,体现元曲后期格律解放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