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6:13:02       共计:2524 浏览

篇名与原文

# 篇名

《天问》(出自《楚辞·九章》)

# 作者

屈原(约公元前340年-前278年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

# 原文(节选关键章节):

```

曰: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

上下未形,何由考之?

冥昭瞢暗,谁能极之?

冯翼惟象,何以识之?

......

何羿之射革,而交吞揆之?

阻穷西征,岩何越焉?

化为黄熊,巫何活焉?

```

---

分段解析

# 一、词汇注释(节选)

1.遂古:远古。"遂"通"邃"深远之意

2.冯翼:《淮南子》注"无形之貌"混沌状态

3.射革:穿透皮革,指后羿射日的传说

4.交吞揆之:指寒浞勾结羿妻纯狐杀害后羿的史实

# 二、现代译文(示范段)

```

远古开端的情形,是谁向后世传达?

天地尚未形成时,又从哪里考察?

明暗不分混沌状,谁能探究清楚?

元气充盈无形貌,如何辨识记录?

......

为何后羿能射穿皮革,却遭算计被吞灭?

西行之路多险阻,如何翻越崇山岩?

鲧死后化作黄熊,巫师怎样使他复活?

```

# 三、文学赏析

1.结构创新:全篇374句1553字,采用连续发问体,中国文学史上最长问句体诗

2.思想价值

  • 对宇宙起源的哲学追问(1-66句)
  • 对上古神话的理性质疑(67-133句)
  • 对夏商周历史的批判反思(134-结尾)


    3.艺术特色: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,突破《诗经》四言定格

# 四、历史背景

1.创作时期:屈原被放逐江南期间(约公元前296年)

2.文化语境

  • 楚国巫文化盛行的祭祀传统
  • 战国时期"百家争鸣"的思辨风气


    3.政治隐喻:通过历史兴衰暗讽楚怀王昏庸

# 五、学术争议

1.错简问题:现存版本可能存在竹简顺序错乱

2.天象解读:清代学者毛奇龄认为部分章节对应上古星图

3.鲧禹治水:对鲧的评价颠覆《尚书》记载

# 六、比较研究

对比维度 《天问》特征 《山海经》特征
神话体系 批判性质疑 系统化记录
叙述方式 哲学追问体 地理志体例
政治意图 讽喻现实 祭祀实用

# 七、文化影响

1. 唐代柳宗元作《天对》回应屈原提问

2. 现代天文学界将"嫦娥三号"月球探测器着陆点命名"寒宫"源自《天问》"光何德,死则又育"(月亮运行规律之问)

3. 2020年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"天问系列"直接取典本诗
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大招》--景差 | ·下一条:《惜誓》--贾谊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