```
由庚
吉日庚午,既差我马。
兽之所同,麀鹿麌麌。
漆沮之从,天子之所。
```
1.由庚:篇名争议较大,一说""遵循,"庚"指道路;一说"庚"""时序更替
2.吉日庚午:周人以午日为马神祭祀日,庚午即干支纪日
3.既差我马:差(chāi)通"徂"马匹行进状
4.麀鹿麌麌:麀(yōu)为母鹿,麌(yǔ)麌形容群鹿聚集
5.漆沮:西周镐京附近两条河流,今陕西境内
```
庚午吉日良辰时,我的马队齐出发。
野兽群聚相追随,母鹿带着小鹿跑。
沿着漆沮水行进,直往天子猎场去。
```
1.狩猎叙事结构:全诗六句三组,形成"-场景-目的地"递进式结构
2.动物意象运用:通过"麀鹿"的母性形象,暗含周人对生态平衡的认知
3.空间转换艺术:从马队出发(点)到兽群(面),最终聚焦天子猎场(核心)
1.创作年代:根据"漆沮"记载,应属西周中期作品(约公元前900年)
2.礼仪功能:《周礼》记载此类为"猎诗"用于春蒐礼仪
3.政治隐喻:学者闻一多认为"天子之所"指周王对自然资源的垄断权
1.作者归属:汉代郑玄注疏认为属"豳风"现代考古证实当为"小雅"遗篇
2.文本残缺:现存24字仅为全篇三分之一,敦煌残卷显示后续有祭祀内容
3."庚"字考辨:近年清华简披露""为祭祀铜钺的代称,与军事活动相关
(AI生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