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8 11:46:25       共计:2527 浏览

一、诗歌基本信息

标题:闻官军收河南河北

作者: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,与李白合称"李杜"

创作时间:唐代宗广德元年(763年)春

文学地位:杜甫"生平第一快诗"于《杜工部集》

二、原文及分行注释

```
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
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。

```

逐联解析

1.首联:"剑外"四川剑阁以南,"蓟北"即今河北北部。以"传"起笔,表现捷报突至的震撼。

2.颔联:"卷诗书"生动刻画诗人激动失态之状,"喜欲狂"直抒胸臆。

3.颈联:"放歌纵酒"与"青春作伴"形成视听通感,展现归乡憧憬。

4.尾联:连用四个地名构成"流水对"归心似箭的迫切。

三、白话译文

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,

初闻时泪水浸透了衣衫。

回看妻儿早已愁容消散,

胡乱卷起诗书欣喜若狂。

白日里要放声歌唱痛饮美酒,

趁着明媚春光结伴返回故乡。

即刻从巴峡启程穿越巫峡,

顺流而下经襄阳直抵洛阳。

四、文学赏析

1. 情感表达艺术

  • 全诗以"",通过"泪满衣—喜欲狂—放歌纵酒"的情感递进
  • 对比手法:八年安史之乱(755-763)的苦难与瞬间的狂喜形成强烈反差

2. 语言特色

  • 动词运用精准:"传"却看"卷"构成连续动作画面
  • 时空压缩:尾联24字跨越千里,体现杜甫"沉郁顿挫"中的罕见奔放

3. 历史意义

  • 记录唐代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节点
  • 反映战乱时期文人的家国情怀

五、扩展研究

1. 地理考证

  • 巴峡:今重庆奉节至湖北巴东段长江峡谷
  • 巫峡:长江三峡第二峡,杜甫设想的水路归途

2. 比较阅读

  • 与《春望》"国破山河在"悲喜对照
  • 同题材作品对比:李白《早发白帝城》的轻快 vs 杜甫的沉雄

3. 后世评价

- 清代浦起龙《读杜心解》:"句诗,其疾如飞…可当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"- 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该诗"突破杜甫一贯的节制,展现罕见的张扬"### 六、教学建议

1.重点把握:理解"从"下"构成的时空跳跃手法

2.延伸思考:结合《石壕吏》等作品,探讨杜甫诗歌中的战争书写

3.背诵技巧:按"听闻—反应—计划"三部分记忆诗作结构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闺怨》-- 王昌龄 | ·下一条:《阁夜》-- 杜甫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