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21:52:16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一、原文呈现

曲牌名:潘妃曲

作者:盍志学(元代散曲家)

原文

"闷酒将来刚刚咽,欲饮先浇奠。

频祝愿:普天下心厮爱早团圆。

谢神天,教俺也频频的勤相见。"### 二、注释与译文

# (注释解析)

1.浇奠:古代饮酒前将酒洒地祭神的仪式

2.心厮爱:相互爱慕的恋人("厮"为元代口语中"相互")

3.频频:频繁、多次,体现急切期盼

# (白话译文)

独饮闷酒刚入口,先要斟酒祭苍天。

反复祈求愿:天下有情人都能早团圆。

感谢神灵垂怜,让我与心上人常相见。

---

三、艺术特色赏析

# 1. 结构技法

  • 转折递进:从"闷酒独饮"到"普世祝愿"个体情绪升华为群体关怀
  • 口语化表达:"刚刚咽"教俺也"元曲本色当行的语言特征

# 2. 情感表达

  • 双重祈愿结构:先天下后个人,展现元代文人的世俗关怀
  • "频"字重复使用,强化渴望的迫切性

# 3. 意象运用

  • 酒:既是解愁物又是祭祀媒介,完成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
  • 神天:反映元代民间信仰与文人创作的融合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考据

# 1. 创作语境

  • 元代民族压迫背景下,文人多借散曲抒发郁结
  • 盍志学生平不详,此曲可能作于其仕途失意时期

# 2. 社会风俗

  • "浇奠"源自萨满教传统,元代多民族交融的体现
  • 曲中婚恋观突破理学束缚,反映市民文学特征

---

五、文学史定位

1.题材价值:元代婚恋题材散曲的代表作之一

2.流派影响:属"丽派"曲,雅俗共赏风格明显

3.后世评价:明代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评其"清风爽籁

六、跨文化对比

维度《潘妃曲》特点同时期西方作品参照
情感表达含蓄中的热烈但丁《新生》直抒胸臆
宗教元素民俗化神祇崇拜基督教式神圣叙事
文学功能市井娱乐与文人抒怀骑士文学的宫廷属性

---

七、存世版本考

现存最早见于明代《雍熙乐府》卷二十,与《阳春白雪》版本存在三处异文:"刚刚咽""咽"勤相见"作"得相见"元代散曲在流传过程中的文本流变。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