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4       共计:2519 浏览

一、诗经原文

```

无将大车,祇自尘兮。

无思百忧,祇自疧兮。

无将大车,维尘冥兮。

无思百忧,不出于颎兮。

无将大车,维尘雍兮。

无思百忧,祇自重兮。

```

二、基础解析

# 1. 词句注释

  • :用手推车

    《郑笺》:"犹扶进也"此处引申为徒劳推动

  • 疧(qí):忧病

    《毛传》:"疧,病也"心劳成疾

  • 颎(jiǒng):光明

    马瑞辰《通释》:"颎当读为耿,谓心之不光明" 2. 现代译文

    ```

    莫去推那沉重车,徒惹尘土满身扬。

    莫思世间百般忧,只会积郁成心伤。

    莫推那车向前行,尘土蔽天日无光。

    莫被愁思困心头,心境难见亮堂堂。

    大车沉重莫强推,尘土堆积路不畅。

    万千忧虑抛脑后,思虑过度反自伤。

    ```

三、文学赏析

# 1. 艺术特色

  • 重章叠句:三章结构相似,通过"尘"忧"意象的递进强化(尘→冥→雍;疧→颎→重)
  • 比兴手法:以大车喻人生重负,尘土象征烦恼积累
  • 音韵体系:上古真部韵(尘/疧/颎)与东部韵(雍/重)交替出现

# 2. 主题解读

  • 消极避世说(朱熹《诗集传》):"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"-政治隐喻说(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):讽喻周王室衰微如朽车难载
  • 哲理诗说:揭示"思虑反自困"辩证思想

四、历史背景

# 1. 创作年代

  • 西周晚期说:根据"大车"形制考证(青铜车辖出土于西周墓)
  • 平王东迁时期:结合"尘冥"与《小雅·渐渐之石》的相似时代特征

# 2. 社会语境

  • 反映宗法制崩溃时期士人的精神困境
  • 与《王风·黍离》共同构成"周室悲歌"主题
  • 车马意象在《诗经》中的特殊地位(见《郑风·大叔于田》对比)

五、跨文化研究

1.楚辞对比:与《离骚》"幽昧以险隘"相似隐喻

2.佛教思想:与《金刚经》"无所住而生其心"的相通性

3.西方文学:对比《旧约·传道书》"空的虚空"

六、学术争议

1. 作者身份推定:

  • 没落贵族(从"车"使用规格推断)
  • 逃亡乐官(据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季札观乐记载)

    2. ""释义分歧:

  • 孔颖达《正义》解作实际尘土
  • 闻一多《风诗类钞》认为象征谗言

七、现代价值

1. 心理学视角:提供早期"压力管理"的文学样本

2. 教育意义:培养"为有所不为"处世智慧

3. 生态文学:最早的"霾"案例之一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旄丘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无羊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