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新闻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/8/29 15:45:56       共计:2520 浏览

《诗经·小雅·白华》原文

```

白华菅兮,白茅束兮。之子之远,俾我独兮。

英英白云,露彼菅茅。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

滮池北流,浸彼稻田。啸歌伤怀,念彼硕人。

樵彼桑薪,卬烘于煁。维彼硕人,实劳我心。

鼓钟于宫,声闻于外。念子懆懆,视我迈迈。

有鹙在梁,有鹤在林。维彼硕人,实劳我心。

鸳鸯在梁,戢其左翼。之子无良,二三其德。

有扁斯石,履之卑兮。之子之远,俾我疧兮。

```

---

注释与词义解析

1.白华/白茅:白华为菅草花,白茅为祭祀用草,喻高洁与卑微的对比。

2.天步艰难:指时运不济,暗含政治动荡。

3.滮池北流:西周镐京水系,暗示地理背景。

4.硕人:德高望重者,此处或指周幽王废后申后。

5.二三其德:出自《氓》,指反复无常的品性。

---

逐章白话译文

第一章:菅草开白花,白茅捆成束。君王疏远我,使我独凄楚。

第三章:滮水向北流,浸润稻田中。长啸抒忧伤,怀念那贤人。

第六章:鱼鹰栖鱼梁,白鹤隐深林。想起那贤人,煎熬我的心。

末章:鸳鸯停堰上,敛起左翅膀。君王无德行,反复无常性。

---

文学赏析

1.比兴手法:以菅茅、白云起兴,映射申后被废的孤寂。

2.意象对比

  • "鹙鹤"小人得志与君子遭弃
  • "石"暗喻地位被贬低

    3.情感脉络:从"独兮"哀怨到"疧兮"心交病,展现弃妇诗的典型结构。

---

历史背景考据

  • 周幽王时期:结合《史记·周本纪》,此诗或为申后派系贵族影射褒姒之乱(前771年)。
  • 礼制象征:白茅为缩酒祭品,暗示申后失去祭祀权,反映周代"废后不祭"的礼法。

---

学术争议点

1. 作者归属:汉代《毛诗序》称"人刺幽王"学者倾向申后自述。

2. "硕人":一说为申后之父申侯,一说为被废太子宜臼。

3. 创作时间:从"滮池"考证,应不晚于西周灭亡(前771年)。

---

文化延伸

1.后世影响

- 杜甫《佳人》"采柏动盈掬"化用"白茅束兮"

- "天步艰难"典故,见于《晋书·孝愍帝纪》

2.比较研究:与《邶风·柏舟》同为弃妇诗,但《白华》更具政治隐喻性。

(AI生成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·上一条:《由庚》--无名氏 | ·下一条:《白驹》--无名氏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