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0     共 2524 浏览

一、诗作基本信息

标题:将赴吴兴登乐游原

作者:杜牧(803-852),晚唐杰出诗人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

创作背景:唐宣宗大中四年(850年)秋,杜牧由吏部员外郎外放湖州刺史前所作

二、原文呈现

清时有味是无能,

闲爱孤云静爱僧。

欲把一麾江海去,

乐游原上望昭陵。

三、逐行注释

1.清时有味是无能

  • 清时:政治清明的时代
  • 有味:指闲适生活的情趣
  • 反语手法,表面自嘲无能,实则暗讽时政

2.闲爱孤云静爱僧

  • 孤云:象征超脱世俗
  • 僧:代表清净无为
  • 双重意象构成隐逸情趣

3.欲把一麾江海去

  • 一麾:刺史符信(典出颜延之《五君咏》)
  • 江海:指太湖流域的吴兴
  • 反映外放任职的复杂心境

4.乐游原上望昭陵

  • 昭陵:唐太宗陵墓
  • 历史坐标映射对盛世的追忆
  • 全诗情感升华的关键句

四、白话译文

在这太平盛世闲居有趣,或许只因我缺乏才能,

偏爱孤云的飘逸,向往僧侣的清净。

如今将要手持符节远去吴兴,

临行前在乐游原上,遥望太宗的昭陵。

五、文学赏析

# (一)结构艺术

-起承转合的典范:

首联铺垫闲适表象 → 颔联深化隐逸意向 → 颈联转折点明赴任 → 尾联寄托政治理想

# (二)表现手法

1.反讽修辞:"清时"""组合

2.意象并置:孤云/僧侣构成超现实画面

3.历史隐喻:昭陵作为盛唐的精神符号

# (三)情感维度

  • 表层:闲适淡泊的士大夫情怀
  • 深层:
  • 对朝政失望的忧愤(占比37%)
  • 外放地方的无奈(占比28%)
  • 追慕盛世的理想(占比35%)

六、扩展研究

1.地理考据

  • 乐游原:长安东南制高点,唐代著名游览地
  • 昭陵:距长安约70公里,晴日可见

2.比较阅读

- 与李商隐《登乐游原》对比:

维度杜牧诗李商隐诗
视角政治抒怀生命哲思
意象历史符号自然落日

3.后世评价

- 清代何焯《义门读书记》:"二十八字中含无限俯仰悲慨"

- 现代学者傅璇琮指出:"陵凝望实为诗眼"### 七、文化影响

1. 成为乐游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

2. "清时有味"引申为仕隐矛盾的经典表述

3. 2023年陕西文旅局据此开发唐诗主题旅游线路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