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长达25字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叙事:
1.时空背景:明确交代"河南经乱"关内阻饥"背景(唐德宗贞元十五年中原地区军阀叛乱与关中大旱)
2.情感基调:"兄弟离散"望月有感"揭示战乱导致的家族离散与月夜怀人的双重主题
3.特定对象:通过"浮梁大兄"潜七兄"乌江十五兄"符离及下邽弟妹"具体称谓,展现唐代宗族关系的亲疏排序
白居易(772-846)创作此诗时正值28岁:
时难年荒世业空,弟兄羁旅各西东。
田园寥落干戈后,骨肉流离道路中。
吊影分为千里雁,辞根散作九秋蓬。
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
1.首联:"世业"指祖传家业,"羁旅"被动漂泊状态
2.颔联:"戈"借代战争,"骨肉流离"标题"离散"3.颈联:"雁"喻兄弟分离,"九秋蓬"化用《诗经·卫风》"如飞蓬"4.尾联:"处"具体呼应标题中浮梁、于潜、乌江、符离、下邽五地
战乱饥荒摧毁了祖传家业,兄弟们被迫散居四方。
故园在兵燹后一片荒芜,至亲们流落在他乡道路。
形影相吊如分飞的孤雁,离乡背井似深秋的断蓬。
今夜共望明月应当落泪,五地思乡之情完全相同。
1.结构艺术:
2.意象系统:
3.对仗特色:
- 颔联"田园寥落"对"骨肉流离" - 颈联"分为"对"散作"体现动态分离
1.贞元十五年(799)动荡:
2.唐代家族制度:
3.望月母题演变:
1. 宋代苏轼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化用
2. 明代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"父异爨"互文参照
3. 现代文学中家族叙事的时间维度建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