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1:46:22     共 2525 浏览

诗文全貌与背景钩沉

原文呈现

楚塞三湘接,荆门九派通。

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。

郡邑浮前浦,波澜动远空。

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。

创作背景

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秋,王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"南选"途经襄阳,泛舟汉江时所作。此时诗人已历仕途沉浮,其山水诗创作进入成熟期,诗中"为上"审美理念与禅宗超脱思想深度融合。

---

字句解诂与文本细读

1.地理意象解析

  • "塞"指古楚国边境,与"湘"(湘江、沅江、澧江流域)构成空间纵深感
  • "九派"出《尚书·禹贡》,喻长江支流纵横交错的水系网络

2.诗眼锤炼

  • ""双关:既写城郭倒映水面的视觉幻象,又暗喻尘世如浮萍的禅意
  • "动"字拟人:将波涛之力传导至苍穹,形成天地共振的宇宙观

---

艺术成就三维透视

1. 空间建构术

采用"点透视"法:

  • 横向:楚塞→荆门→天地外的江流(地理跨度)
  • 纵向:水下倒影→郡邑→远空(垂直层次)

2. 水墨技法转化

"山色有无中""分五色"的绘画效果:

  • 近山用焦墨勾勒轮廓
  • 远山以淡墨晕染虚化

3. 禅意编码系统

"留醉与山翁"三重解码:

  • 表层:与隐士山简共饮的典故
  • 中层:对陶渊明式归隐的向往
  • 深层:物我两忘的禅悦境界

---

文学史坐标定位

1.盛唐山水诗范式

突破六朝"巧构形似",开创"禅入诗"境,直接影响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的创作

2.东亚美学辐射

日本平安时代《古今和歌集》中"幽玄"风格,与"色有无中"的美学基因一脉相承

3.现代接受史

20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曾通过译本研究该诗的"艺术"

---

跨媒介演绎谱系

艺术形式代表作品传承要点
绘画明代董其昌《汉江泛舟图》取"江流天地外"
音乐现代交响诗《江色有无》用弦乐颤音表现水雾氤氲
书法苏轼行书《汉江临泛》"留醉"二字作欹侧处理

(注:本表依据历代艺术史文献整理)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