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--公众课
来源:公众课     时间:2025/8/28 16:38:48     共 2526 浏览

---

一、原词呈现

词牌名:满江红

标题: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

作者:张元干(南宋)

原文

春水迷天,桃花浪、几番风恶。

云乍起、远山遮尽,晚风还作。

绿卷芳洲生杜若,数帆带雨烟中落。

傍向来、沙觜共停桡,伤飘泊。

寒犹在,衾偏薄。

肠欲断,愁难著。

倚篷窗无寐,引杯孤酌。

寒食清明都过却,最怜轻负年时约。

想小楼、终日望归舟,人如削。

---

二、注释与白话译文

# (1)重点词语注释

1.豫章:今江西南昌

2.吴城山:鄱阳湖滨山名

3.桃花浪:春汛别名,典出《汉书·沟洫志》

4.杜若:香草名,见《楚辞·九歌》

5.沙觜:沙洲突出部

6.寒食:清明节前禁火习俗

# (2)逐句译文

春水连天迷蒙不清,桃花汛期又遇狂风肆虐。

乌云骤起遮蔽远山,暮风愈加猛烈。

长满香草的绿洲在风中摇曳,雨中几片孤帆缓缓降落。

停泊在沙洲边的船只,令漂泊者倍感伤怀。

春寒未消而衾被单薄,

愁肠百结难以排遣。

独倚船窗彻夜难眠,唯有举杯自饮。

寒食清明都已错过,最遗憾辜负了当年约定。

想那心上人终日在小楼眺望归舟,怕是已憔悴消瘦。

---

三、文学艺术赏析

# 1. 意象系统构建

  • 自然意象群:春水/桃花浪/远山/烟雨构成动态水墨画卷
  • 人文意象群:孤帆/沙觜/篷窗/酒杯强化羁旅之思
  • 时空对照:眼前风雨实景(空间)与"年时约"时间)形成张力

# 2. 情感表达技法

  • 顿挫笔法:上阕"伤飘泊"字承转,下阕"难著"直抒胸臆
  • 双层结构:表层写舟行遇阻,深层喻政治困局(详见历史背景章节)
  • 对面写法:结尾"小楼"视角,较柳永"佳人"更具画面感

---

四、历史背景探微

# 1. 创作时间推定

据《芦川归来集》系年,此词作于绍兴二年(1132年)春,时值:

  • 南宋朝廷初定临安
  • 作者因主战被贬离京
  • 金兵持续南侵压力

# 2. 地理坐标解析

  • 豫章至吴城山水路:为宋代赣江入鄱阳湖要道
  • 阻风地点:当在鄱阳湖鞋山附近水域
  • 航行背景:宋代内河航运需避开季风期

---

五、词学价值评述

1.承前启后地位

  • 继承周邦彦铺叙技法
  • 开辛弃疾"以文为词"先声

2.版本流变考

- 明毛晋刻本题作"旅思" - 《全宋词》据元代版本恢复原题

3.后世评价辑录

  • 清·陈廷焯:"骨力苍劲,得少陵神髓"
  • 近人龙榆生:"豪放词之椎轮大辂

六、延伸思考

1.气象学观察:词中"番风恶"反映宋代长江中游春季气旋活动规律

2.航运史佐证:宋人笔记《萍洲可谈》载"章舟师畏春涛"互证

3.接受史研究:民国时期此词多被选入《民族词选》,彰显其抗争精神

版权说明:
本网站凡注明“公众课 原创”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!
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,遵循行业规范,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,请与我们联系处理!
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。
  • 相关主题:
同类资讯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